作者:武卫政
6月11日,环境保护部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的建设项目,暂停审批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犹如一声断喝,再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环境影响评价即环评。
这次被暂停审批的三大项目,都存在未经环评审批就擅自开工的问题,问题甚至严重到有些项目已经建得差不多了。不把环评当回事,可能有多种心态。或者认为要走环评程序就得牺牲发展速度,就得加大环保投入,甚至会因环评不过关而上不了项目,于是想方设法找关系、托门子、作伪装,以便蒙混过关。或者认为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国家要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的目标,会采取权宜之计,放松环境监管。不论哪种心态,其思想根源都在于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对立起来了。
当前,国内国外各界人士格外关注中国政府能否在落实保增长、扩内需的过程中卡住“两高一资”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在北京召开的两个会议明确传达了中国政府保护环境的一贯态度。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的几条措施中,第一条就是严控“两高”行业盲目扩张,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规定,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从严控制“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众多媒体关注的环评话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强调:“我们宁可现在做‘恶人’,也绝不做‘历史的罪人’。”少部分地区和企业出现不经环评乱上项目的情况,环境保护部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决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
种种迹象表明,环评作为从源头上严防环境风险的一道关口,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越来越凸显其“高压线”、“防火墙”的作用。此次环境保护部暂停审批三大项目,绝不仅仅是“杀鸡给猴看”,那些仍把环评要求当儿戏者,应该预想到“触电”、“撞墙”的后果,赶紧悬崖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