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加藤嘉一:奥数该不该打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9日17:48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文/加藤嘉一(Kato Yoshikazu)(日本)

  “奥数”该不该打倒

  目前似乎唯一合理的办法,是有关教育部门必须把参加奥数班以及奥数考试的门槛本身提高起来,并建立一个由不同人士判断一个孩子适不适合学奥数的面试机制

  5月31日上午,我作为特约评论员参加了由黑龙江卫视和语文出版社联合推出的大型教育话题讨论节目《问教》,主持人是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讨论话题相当有趣,即“奥数”——奥林匹克数学教育——该不该被打倒?

  曾发出“奥数太毒,毒过了黄赌毒”之观点的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说,他只是写了一篇博文,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我原来以为不会有很多人关注这篇文章”。

  他的观点是:“奥数试题被很多数学家称为数学杂技,它是远远超过少年儿童的智力水平的,给一种特定的技巧性非常高的题,或者我们通常称之为的偏题、怪题、难题,对于实际培养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并没有实际好处。”

  新浪网也搞了一次调查。结果是受访者果然觉得奥数比黄赌毒还厉害,要坚决撤销的占67%以上;认为需要改革,但并没有形容得这么可怕的约为22%;坚决反对的占8.8%,还有一些认为“不好说”。另一个资料显示,只有3%的孩子是适合于奥数的神童。

  在节目当天的观众中,多数家长表示,“我们也是无奈地让孩子上奥数班的。”家长们感到无奈的理由,几乎都是“被迫从众”——如数学老师推荐孩子上辅导班,其他孩子也上,不想让自己孩子落后。

  果然还是与升学有关,而且如果在奥数上取得好成绩,就有可能被保送到名牌大学。

  当天的节目中邀请了去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冠军张瑞祥。小张获得金牌后,由人大附中被直接保送到北大数学系。但他选择奥数的原因与大部分家长、孩子截然不同。

  他说:“因为我当时就是很喜欢数学,它蕴含着很奇妙的数学思想。数学竞赛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用你已学过的尽可能少的知识来解决最复杂的问题,所以这个竞赛最大的作用就是培养你的思维能力。”小张说,他对数学的兴趣“与升学无关”,且希望将来成为真正的数学家。

  这才是奥数应该存在的意义吧。

  我自己在日本上初中的时候也学过奥数。可是,我的数学水平在班里没那么突出,只是觉得很有趣,就报名了。而且当时班里只有5%的同学自愿参加奥数,根本不是义务性的,也没有什么专门为奥数开的辅导班,顶多是参加数学老师的个人辅导。从结果看,当时参加考试的学生成绩也确实处于平均水平以上,但奥数仍然跟升学没有什么关系。大家纯粹是个人兴趣。

  因此,我的观点是,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孩子有权选择奥数,但奥数的题目性质也决定了它只适合于极少一部分人。在当今中国,奥数如此普及,吸引那么庞大的学生和家长群,并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产业链,已经完全脱离了奥数起始的初衷。

  之所以如此,明明是背后那一只“升学”之手在操纵。缺乏独立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家长们会觉得,只要能增加一点点上重点学校的几率,就要让孩子学奥数,这个荒唐的思维的背后,是中国特殊而复杂的国情,是高考那令人窒息的竞争度。

  但就我在中国生活的经验来看,呼吁家长们好好与孩子们沟通、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是有些不现实的。今天中国家长的素质达不到这种理性高度,只要奥数让他们看到一点曙光,就会逼着孩子上奥数班。像小张那样聪明又明智、会从长远的人生设计出发学奥数的学生是极少数。

  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坚决认为,奥数的功绩不应被一笔勾销,奥数和升学完全脱钩也是不合理的。而在中国的国情之下,目前似乎唯一合理的办法,是有关教育部门必须把参加奥数班以及奥数考试的门槛提高起来,并在各个学校建立一个由不同人士判断一个孩子适不适合学奥数的面试机制。从而使像小张那样真正的数学爱好者可以不受升学的束缚,集中精力学习奥数,并使抱着盲目幻想的家长们不得不放弃这条路,下决心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本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奥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