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志疆:干部年轻化如何成就新人新气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1日14:22  新民晚报

  作者:赵志疆

  日前,据《人民日报》报道,连日来,昆明市公开选拔的60名挂职副县级领导干部陆续走马上任。由于这批领导干部的年龄都在24至35岁之间,其中30人是“80后”,一时成为媒体和公众议论的焦点。

  29岁市长周森锋所激起的舆论热潮尚未降温,昆明市陆续上任的30名“80后”干部再次助推舆论波澜。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长盛不衰的重大战略问题——《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指出,“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今年3月30日召开的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更是预示着新一轮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大幕已经拉开。即使如此,渐次出现的“80后”年轻干部还是遭到了舆论的大面积质疑,这是为什么?

  因为“80后”标签,有一部分公众会近乎本能地对这些年轻干部的资质和能力表示怀疑。实际上,革命战争年代建功立业的年轻干部数不胜数,相比之下,现在的年轻干部无疑接受了更高的教育、掌握了更新的知识,渐次成长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

  更多的人质疑的是“80后”干部当选的流程。也就是说,他们质疑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令人略感遗憾的是,往往语焉不详的任职通知未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各种猜测与非议因此应运而生。以周森锋为例,尽管媒体追踪还了他一个清白,但“挤牙膏”式的信息披露并未令公众满意,而近乎“人肉搜索”的具体过程,难免对其个人以及家庭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如果选拔任命的时候,能够多一些公开透明的坦诚,这样的尴尬应该可以避免。可以想象,还会有年轻干部面临周森锋式尴尬。由此,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如何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尽可能提供详尽资料以提请公众监督年轻干部的任命。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机关领导必须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准确的决策判断。不过,年轻领导正因为缺少经验,他们更会执行制度,强调科学民主决策,主动倾听外界的声音,而这未尝不是政府决策机制创新的一部分。在此意义上,对年轻干部的诸多质疑,显然并非缺乏意义。如果说步入政坛意味着“80后”宣告成熟的话,公众不遗余力探究其中细节则意味着公民意识的成长与参政议政思维的成熟。

  从这种意义上说,干部队伍年轻化所应改变的不仅仅是年龄结构,如何在人员新老更替的同时确保制度推陈出新,才是决定能否实现“新人新气象”的关键所在。实际上,只有机制创新才能确保年轻领导永葆活力,同时避免他们在封闭的权力运行空间沦为装点门面的“花瓶”,抑或陷入片面“惟年轻是举”的思维窠臼。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