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毕诗成:有量无质的4万亿如何奢望完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6日08:03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毕诗成

  “4万亿或完不成,巨额公共投资有量无质。”———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日前对媒体表达了如此忧虑。(7月24日《经济观察报》)

  这可能也是4万亿投资 “上路”之后,“体制内人士”第一次公开质疑。遥想昔日4万亿上马,全国舆论一片忧虑之声,力劝政府慎重审查、严格立项。怎奈何当时“经济危机”被渲染得“山雨欲来风满楼”,似乎唯有特事特办才算领悟那“天凉好个秋”。于是乎,巨额投资也不用人大“过堂”了,发改委门口人头攒动的“跑部钱进”也被视而不见了,一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干快上的热闹景象。当时不少人就撂下狠话,“如此救市的负影响将来某一天一定会暴露出来”。

  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尹中卿副主任的调查与观察,为我们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得以洞见一些并不怎么漂亮的姿态。“许多地方领导抱着 ‘不要白不要、要到是政绩、要不到没本事’的心理,千方百计到中央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很多投资项目是仓促拼凑出来的,有的项目根本就没有落实配套资金。”“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相关的行业,国有和国家控股企业占主导地位,如果不把民间投资启动起来,4万亿的投资任务就完不成。”———现实弊病几乎和此前忧虑的一模一样。

  此时有人以调研数字披露矛盾,实在难能可贵,即便有人说这是“泼冷水”,这盆冷水也应该换来一种冷静的警醒:搞投资拉动经济,成果不能只看投出去多少钱,还要看能够产出多少效益。投资得讲效率、讲科学性。我们不敢想象,在全国20多个支线机场都赔钱的时候,某省“平均100公里建一个机场”的项目是怎么过关的;我们也无法估算,现在花钱铺大了摊子,未来还要花多少钱来补这些“无底洞”?质量质量,有“质”的“量”才有意义,不能本末倒置,只求“量”而不管“质”。“有量无质”的4万亿即便将来在数字上实现了,也不敢奢谈“完成”,否则也只能是自欺欺人。

  很多地区之所以什么条件都没有就敢要钱要项目,抱定的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心理,觉得一旦“上马”成了既定事实,就不会再轻易“下马”了。而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府,不能被这种投机心理牵着鼻子走,而应该想办法变被动为主动,扭转局面。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现在种种迹象表明,4万亿的红利既没有人人分享,没有让所有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分享,也没有让所有行业特别是实体经济行业分享,4万亿元成了少数豪门的盛宴,而一些国企拿了融资,不但以“挤出效应”压缩了社会投资,还转身跑到股市楼市里“做大做强”。有良好出发点的4万亿投资竟然可能沦为催生中国经济泡沫的“发泡剂”,就应该全面检讨这种投资生态,积极研究打破垄断、刺激民间投资等具体方法,制止事态继续恶化。

  同样需检讨的是,我们对于4万亿项目的检查与督察,不仅仅要看立项程序是否合规、中间有没有贪污挪用,更要回到一些根本性的审查上,对项目本身是否需要、项目投资重点何在、配套资金怎么到位等进行重新评估,制止那些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的“拍脑袋”工程。

  巨额公共投资有量无质,根子在于投资没有体现出多少“公共性”。磨刀不误砍柴工,是到了用大脑反思脚步的时候了,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也为我们全面检讨投资政策提供了难得契机。不要陷入“4万亿”这个数字不能自拔——— 有“质”的投资,即便完不成4万亿的既定数字也不要紧,它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照样可圈可点;没“质”的投资,即便“完成”了4万亿,投资也没有意义,它对中国经济的改善不但乏善可陈,而且将恶果累累。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4万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