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瞭望:防范宏观政策见好就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7日09:54  瞭望

  《瞭望》文章:合力实现经济全面复苏

  如何解读上半年经济数据;需要防范宏观政策“见好就收”,导致“关键期”演变为“反复期”甚至出现不进则退的情形

  文/本刊评论员

  今年上半年,在中央及地方政府密集政策重拳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局面。无论是关键经济数据,还是从市场上传递出的信息,都表明经济运行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至少是站住了脚跟、稳住了大局。

  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l%,尤其是第二季度更是增长达到7.9%,已基本符合年初全国两会上所确定的增长8%左右的预期目标。综观之,保增长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更为难得的是,上半年的经济表现也激发了人们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将会在今年完成保增长的任务。

  在国民经济回升的各项指标中,工业生产的恢复是关键。由于出口锐减,工业受到的影响最大。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候,沿海等地区一大批工厂停工甚至倒闭,工人失业严重。上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以后,工业生产增长速度逐月回升。即使一些比较困难的行业,如钢铁、纺织也出现了积极发展的势头。而夏粮丰收也对稳定经济大局起到基础性作用。

  在国民经济回升中,可以看到内需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特别是投资高速度增长。上半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达到了33.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消费的表现喜大于忧。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3.7个百分点。内需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的不足,使中国经济开始提速增长。

  汽车、股票、房地产市场变得更加活跃,说明投资者的信心在恢复。发电量增幅由负转正,港口吞吐量增加,新开工项目的大幅度跃升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将会进一步向好。

  同时,在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上,也有新的进展。比如从区域经济看,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能耗水平在下降,基础设施和装备工业在加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在快速成长;改善民生上,全国涉及民生的项目和财政支出增长仍然较快,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分别增长40.3%、29.2%和17%。中央财政对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支出分别增长49.9%和140%以上。

  综合各方的信息和研判看,今年下半年如果全球经济环境没有出现大的恶化,中国经济将会延续上升的势头,全年经济增长达到8%左右是有能力实现的。

  当然,困难仍然很大。一些涉及可持续增长的指标,比如企业利润和财政增长困难。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了22.9%,大量的产能过剩更是工业生产下一步发展的很大阻碍。受影响最早的出口,今年上半年是超过20%的负增长,尚未见起色。就业虽然有所改善,但困难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观。所以有了企稳回暖,也只是初步的、不巩固的、不平衡的、不稳定的。对此应当有个基本的把握,决不能盲目乐观。

  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所产生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的情况下,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又冒了出来。一些地方在应对危机工作中也出现了偏差。这引发了社会上的众多议论。多方聚焦的热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刺激经济政策的退出问题。国际上一些机构提出了政府刺激政策考虑退出的问题,主要的担心在于政府干预过多,可能引发市场扭曲。鉴于当前向好的经济形势,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

  二是上半年信贷大幅度增长,股市、楼市双双快速回暖,引发了对以资产价格和资源价格为代表的通货膨胀的担心。特别是股价的快速上涨,一些中心大城市房价的突进,以及“地王”的出现,引起了普遍的议论。一些专家提出应该收紧货币政策。

  三是结构调整问题。上半年一些地方出现了单纯追求速度的倾向,一些落后产能有恢复的现象;扩大内需中,在一些地方也存在着走回头路的问题。一些经济学家为此担心,如果速度上来了而经济结构没有调整的话,对中国经济是一种伤害。如何把保增长和调结构结合起来,是下一步工作着力点。

  四是民生问题。这次投资大项目多,有人担心在民生领域的投入不够。特别是一些地方热衷于搞城市形象建设,大量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房地产市场,引发了人们的争议。

  五是抢占新发展制高点的问题。当前,对美国、欧洲和日本正在进行的绿色革命,各方都比较关注。对于中国下一步抢占制高点的领跑产业有比较多的建议。

  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提醒我们,要深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把握,把保增长、保民生、调结构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估计足,把各级各地各行业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及所出现的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认识透,以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解决经济全面复苏所遇到的难题和问题,是实现经济真正全面复苏的关键。□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宏观政策 经济危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