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商报:警惕信贷资金流向资产项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09:45   上海商报

  社评

  提要    一边是急剧增多的信贷,一边是企业产能过剩、实体经济萎缩,两相矛盾之下,不可避免会有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推高资产价格。

  中国银监会前天正式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在5月19日曾发下征求意见稿。《办法》有助于防范未来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但不会抬高企业贷款门槛等,也没改变授信条件。最主要的是这个《办法》明确固定资产贷款采取贷款人受托支付的方式,保证银行对信贷资金流向的充分掌控,减少贷款被挪用的风险。

  与此同时,建行、工行近日也都已明确全年贷款增量控制目标,分别为9000亿元和1万亿元。考虑到建行和工行上半年的新增贷款分别为7090亿元和8255亿元,未来的贷款空间已被收窄。

  今年,中国股市和楼市又开始热火朝天起来。市场认为,今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以来,信贷规模急剧扩大,其中相当一部分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入股市楼市,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股价楼价。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确切数据,但事实应当离此不远。

  所谓贷款人受托支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手。受托支付主要与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相区别,后者指借款人可根据贷款合同约定的用途,将贷款资金自主支付给交易对手。

  有了这个新的《办法》,固定资产贷款就很难再被挪用流向股市楼市。不过,以往固定资产贷款资金很少有主观冲动流向股市楼市(除非以个人贪污挪用的非法手段)。固定资产贷款对象、贷款项目一般均是国有制(企业)单位,相对来说贷款质量可靠。虽然这类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项目融资可供抵押物较少、无本贷款、还可能因项目效益低而还款来源不稳定,但这类风险通常是能够预见的,相当多的都是国企的老毛病——效益低下,最多形成银行习以为常的呆账,所以国企的固定资产项目贷款,质量不优秀却可靠,因为是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

  一般来说,由于少了追求利润的冲动,这类贷款不会被挪移到风险极大的股市楼市及其他投机市场。可是,这一次却有许多资金流入了股市楼市。

  根据已经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中国经济肯定已经开始复苏。可是为此发出的代价也是不小的。自4万亿元投资刺激经济计划出台后,今年上半年中国各银行发放了7.37万亿元新贷款,达到去年同期放贷量的两倍以上。据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说,今年中国银行业发放的新贷款很可能会达到12万亿元,从而使未偿还贷款总量在一年内飙升40%。

  如果我们仅从信贷数据上看经济发展,那么中国近年来15%上下的贷款总量增长率支撑了GDP10%以上增长率,而今年上半年,33%上下的贷款总量增幅只能支撑GDP增长7%。

  大量放贷不一定会导致股市楼市的严重泡沫,但必定严重影响银行贷款质量,必定形成一定程度的通胀,必定影响动摇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以银行体系失稳为代价的经济复苏,那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不仅如此,现在是大量的放贷尤其是大量的固定资产项目融资贷款,有部分流入资产领域,从而推高国内资产价格。这是因为,那些借款人也已经清楚未来的通胀,而他们手中的固定资产项目短期内(一二年)不可能产生效益。通胀的预期促使一部分贷款资金流向了股市楼市。当然,此前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方法的漏洞致使贷款易于流向股市楼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新的《办法》堵住了这个漏洞,但据说要三个月后实行。当务之急,非但要尽快实行新的《办法》,缩小大量放贷的消极面,放大其积极面,并且要适时调整货币政策,改变以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建成以内需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信贷 资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