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仅仅保护梁思成故居还远远不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07:19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鉴于舆论的高度关注,北京市文物局日前表示将对已拆毁近半的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进行保护。梁林故居幸免于难,算是不幸之幸。不过,最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了此次梁林故居拆迁风波,名人故居的地位终于得到了确立,名人故居的全面保护终于被相关部门所认可———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名人是财富,对于名人居住过的地方,都要进行标注、挂牌、说明,一个地方如果住过多位名人,也要一一说明。对于尚未挂牌的地方,也不能进行拆除。

  名人故居保护不再局限于建筑价值,而是基于文化价值上的一律保护,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不过,目前仍遗留下不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首先,梁林故居已然拆毁近半,那么文物部门的“保护”,究竟是要保护拆剩下的一半,还是要按其原貌予以修复?根据有关规定,对于名人故居或古代建筑的保护,包括修葺和复原在内。所以,要保护梁林故居,恐怕不能只保护剩下的残垣断壁,而是应尽量按原貌予以恢复。

  其次,与梁林故居毗连的老宅院该做如何处理?显然,梁林故居只是所在老城区建筑和风貌的一点,保护梁林故居而拆毁其他老宅院,老城区的整体风貌就会荡然无存,梁林故居也会淹没在高楼大厦和宽阔马路之中而失其韵味———就像现在许多大都市里蜷缩一隅的古代建筑一样,成了罗丹所说的那只虽然优美但有碍整体的“手”。所以,与梁林故居毗连的老宅院,也应该一起被列入保护范围。

  最后,保护名人故居目前似乎只侧重于文保部门的单方面努力,公众参与不足,文物部门缺少与民众的沟通和对话。梁林故居问题上虽然听取了民众的意见,但还只是个案而已,其他名人故居或古代建筑并非都如此幸运。比如,北京八道湾11号的鲁迅故居即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如何让公众积极、有效参与名人故居保护,需要有一个制度化的平台。

  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和“古朴的风景”,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人、文化的诞生地、精神的栖息场所。长期以来,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或遭到“文革”的破坏,或给“经济建设”让路,已经毁掉十之七八,残存的一些也是要么岌岌可危,要么实现了充分的“商业化”———这种现象在世界都属罕见。在传统的信仰与文化遭到颠覆和破坏之后,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若再持续不断地遭到破坏,最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专家所说的“消失了的中国”。

  阻止“中国的消失”,保护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首先是文物部门的职责,但也是全民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义务。鉴于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为了与推土机赛跑,抢救与保护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的当务之急是:其一,暂行冻结对老城区和古建筑的改造———最好是整个老城区原封不动保护下来;其二,文物部门会同有关专家对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并开列出保护区域和保护名单;其三,将计划公布于众,广泛听取和接受民众意见。这些都应该成为一个定制。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梁思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