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彬:张礼礤是中国后现代法学之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08:26  荆楚网

  作者:沈彬

  像当年的璩美凤一样,张礼礤挽救了一个濒临死亡的汉字——礤,做萝卜丝的刨子。

  尽管杭州的法院再三表示:飙车案里的胡斌绝对不是替身。但是网民还是人肉出了“张礼礤”,言之凿凿,信誓旦旦。最后杭州检方不得不降尊纡贵,按网上的规矩——“无图无真相”,向媒体公示胡斌右手臂上的伤疤。

  然而,有人已经进一步要求验DNA了。不过就算验了,同样还有质疑:张礼礤就是胡斌的“克隆人”,也许杭州城就根本只是一个程序、一个矩阵。

  一方面,张礼礤的大名和御照流布网络,但没有人知道它的出处,却信以为真。另一方面,所谓的替身“张礼礤”,已在媒体上发表自白书——自己并不叫张礼礤,网上流传的照片只是因为戴了黑框眼镜,才和长胖变白的胡斌有些相似,这却没人相信。在这条“我不是张礼礤”的新闻下面,紧跟的评论是“我是张礼礤”,“我也是张礼礤”,“这一夜我们都是张礼礤!”……原有话语权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问题仅仅停留在“恶搞”上吗?

  其实,这种质疑是后现代法学,它刺破了古典法治冷冰冰的外壳——无罪推定、程序正义、罪刑法定……经院式的繁琐法学,它要求多元视角,反对精英知识“霸权”,直奔“正义”的主题而去。

  网民一旦掌握后现代法学,“破字当头”,就可以解构一切,不需要经过专门法学训练,就可以叫板、乃至颠覆主流的司法话语权。后现代法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原子弹”,彻底扭转草根在话语权上的劣势,什么罪刑法定,飙车者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专业的法言法语只是精英企图垄断正义的道具!草根颠覆了现代法治的话语权,于是打得专业精英们只有招架之力,无还手之功。在后现代法学的语境之下,杭州的“三法司”进退失据。后现代法学是弱势群体的“福音”,是自我解放的话语权革命,美国有黑人法学、女权法学,中国应该还可以有网民法学、无车族法学。黑人法学的口号是“黑即是美”,网民法学的口号是“宝马即是原罪”。 陈季冰先生说:公愤应指向飙车,而不是“富二代”(《潇湘晨报》7月30日),那说明他还没有掌握后现代法学。

  当法学家在书斋里研究中国现代化法治还未成型,是否要引进“后”学来解构现代法治正当性时,群众已经走在了前头。“张礼礤”的草根后现代法学运动,自觉证明了大宗师德里达的名言:解构即是正义!张礼礤是中国后现代法学之父,它融反智、反理性,以及民粹主义于一炉。

  它源于草根民众对当下法治现代化的失望,专业分工、司法成本提高、严格的法律程序……种种法治现代化并没有带给他们正义感,相反这被认为是服务于精英阶层、富人、既得利益者,于是产生了深深的刺痛感,动摇人们对现代法治的信仰。正如法学家季卫东说:在现代化的“恶魔推碾”之下,在社会上产生的剧痛,往往使反现代和解构的各种直觉诉求,容易得到“草根”运动的响应。这难道不是一种业(KARMA)吗?

  张礼礤的后现代法学,也是一种反现代法治,中国还能承受这种法治道路上的折腾吗?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张礼礤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