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商报:加分政策不能沦为遮蔽公平的日全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08:36  华商网-华商报

  今年高考,浙江绍兴一中73名以体育竞赛获奖者加20分的考生中,有30名为政府官员与事业单位领导,另有19名企业老总的子女。

  绝不是说,官员和企业老板的孩子就不能加分,但在高考加分这一社会资源分配的“俱乐部化”已成为潜规则的语境下,在这份“黑名单”上,就闪现着当地市委秘书长、市规划局科长等官员的身影。正是如此大面积的公职人员家庭背景,因此被戏称为“权势家庭子女俱乐部”,不能说不是当地政府的丑闻。

  其实,高考加分政策丑闻,何止绍兴一地?远的不说,2008年,湖北省监利县就爆出有考生变更民族成分;近期重庆市取消了31名违规更改民族成分考生的录取资格,有15名领导干部涉及造假被查处。这就是部分暴露于阳光下的高考加分政策,可以发现,已然远远背离了加分政策“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的设想与初衷,俨然为权力和金钱肆意玩弄于股掌之间。此前,有媒体就高考加分调查显示,为了高考升学率,竟然存在学校、家长联合、包庇的主动造假。重庆加分事件中,学校就与教育主管部门大玩“躲猫猫”。

  在这样的高考加分生态链上,因为违规的存在,几乎每一个节点上都存在弱者被侵食的可能。一方面,政策制定者责无旁贷,有事实为证 ——— 有媒体统计,高考加分政策在全国各地衍生了将近200条各类地方性加分政策。在这近200条地方性加分政策中,更不知道其间蕴含了多大“弹性空间 ”。近期,河北省教育部门一位负责人直言 “要问究竟有多少高考加分项目,一下子我还真说不完全,想要权威数据我得仔细给你查查。”另一方面,正是高考加分政策本身的不规范、不透明和弹性过大,由执行者随意拿捏,常常经不起权力与金钱的“边路突破”,就不足为怪。以绍兴此次事件为例,考试现场“领队穿针引线,教练员上阵指挥,裁判员视而不见”,公然作假竟然毫不含蓄,这哪里是严肃的高考?

  高考面前,人人平等。加分政策附生于高考制度上,本是为避免人才选拔机制过分的机械、僵化,但事实上,这一政策正在沦为制造新的不公的壁垒。残酷的现实逐步改变着高考加分政策的基因,我们却还在继续臆想高考加分政策的美好初衷。那种理想主义的愿景,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缺乏监督和制度保障的高考加分政策推演至今,是到了不得不审视和逆向反思丑闻不断的现实的时候了,必须要承认加分政策本身的问题,尤其是不规范、不透明和弹性过大,这是加分政策不断被突破的根本原因。今年,重庆31例,浙江49例,与此前爆出的丑闻一样,背后飘移着权力和金钱的鬼魅身影,这实在是对高考加分政策的莫大讽刺。我们宁愿相信高考加分政策下,只有重庆和浙江这两个“小二黑”,但事实上,“南郭先生”不断爆出:这高考加分政策到底为谁而存在?

  有关高考加分政策的争议,已经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更应该关注的还在于,其存在的理由到底能否服众?可不是,任其连年爆出丑闻,却终不见完善,长此以往,就只会沦为一少部分人的特权。加分政策正变异成遮蔽高考公平透明性的 “日全食”,这种令人窒息的黑暗值得警惕。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加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