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乔新生:不必怕中国人才流失海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14:01  环球时报

  作者:乔新生

  截至2008年,中国已派出140万名留学生,可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于是,一些专家惊呼,中国是世界上人才流失数量最大的国家,要鼓励甚至强迫人才回归。而笔者认为,在人才跨国流动的过程中,政府应当追求全面动态的“人才贸易平衡”,而不是简单要求海外留学人员都必须回国效力。

  人才跨国流动应当成为全球一体化的目标之一。许多发达国家只强调贸易平衡,千方百计地吸引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到本国就业,却从来都没有放开劳务市场,允许发展中国家的普通劳动者,到发达国家寻找就业岗位。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既要求发达国家全面开放劳务市场,也大胆采取迂回方式,实现人才贸易的相对平衡。

  当前我国的留学政策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政策,对内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走出国门,对外则采取一种近乎于生拉硬扯的政策,不考虑国内科学研究的实际条件以及创业的市场环境,强迫海外留学人员回到国内。笔者相信,只有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鼓励中国优秀的人才走出国门,并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建立科学的投入补偿机制,实现权利义务的平衡,才能促进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在人才的跨国流动中实现资源的“相对动态平衡”。

  笔者认为,必须改进留学政策,建立国内外市场统一的人才管理机制。今后所有公派出国的留学人员,都应该签订权利义务平衡的协议,并按照协议履行义务。他们可以通过资金补偿的方式,弥补国家财政之不足;也可以通过技术补偿的方式,弥补国家科学技术实力之不足。在国内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应强迫海外留学人员归国,而是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驻在国。

  此外,今后也不必以短期回国服务作为限制公派留学生的条件,而应当鼓励他们在国外关注中国的发展,帮助国内的机构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可以设想,当中国留学生成为世界各国科学技术研究的骨干力量,当中国海外人才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生力军,中国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强国。反过来,如果实行一刀切的政策,要求海外留学人员都必须回国,那么,非但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反而由于海内外的巨大落差,影响他们的创业和科学研究水平。

  当然,最理想的模式是,设立世界人才贸易组织,把高科技优秀人才跨国流动与劳务输出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全球一体化的资本要素自由流动制度。今后不仅高科技人才可以选择自己的驻在国,普通劳务工作者也可以跨国选择自己的雇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世界贸易的平衡。

  中国的优秀人才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后中国可以实行积极的人才战略,鼓励更多优秀人才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假如闭关锁国,或者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小农思想”,不但会造成更大的人才浪费,而且会影响国内人才市场的稳定。因此,在人才输出方面,中国应该大开国门,在科学制定交流政策的同时,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在海外从事科学研究和创业工作,让中国成为世界人才的输出地,成为世界现代科学技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作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人才流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