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游有方:看门诊会不会抓大放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07:32  南方都市报

  作者:游有方

  在咱老百姓眼里,拥有私人医生的主儿非富即贵,总之不是一般人儿。可是现在我要郑重宣布:非富即贵者垄断私人医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昨日广州多家媒体报道,从8月1日起,选“一大一小”两家医院,广州260万职工医保参保人将享受到普通门诊报销待遇。某报记者不无感慨地问道:“若干年前,谁又能想象,医疗保险待遇会接近甚至超过与原来‘铁饭碗’相伴的公费医疗?”你看,“钦点”医院,又不差钱,这不就相当于拥有私人医生吗?

  那位也许要撇嘴了:这是哪跟哪啊?你知道私人医生啥样吗?是啊,我哪里见过私人医生,不过是学学张大民耍贫嘴穷开心。但话说回来,以往都是住院才能报销,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只能自己解决,现在每个月能报销300块钱的门诊费用,医保从住院部来到门诊室,岂非越来越平民化?而老百姓也只能从平民化里才能得到些许实惠。定点医疗机构登记选点首日的火爆场面,印证了人们对能享受到这一发展的成果有多心急火燎。老百姓过日子,实在不容易。

  激动完了,说点问题吧。“一大一小”两家医院,大医院没问题,问题是小医院。小医院就是社区医院,而社区医院是个新生事物,让人不太放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社区医院从非典之后才进入公众的视野,不是因为它被埋没,而是因为它不成器。“医改”以来,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并且离“公共”两字越来越远;民营医院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齐,老百姓不敢倚为心腹。一些小医院虽然是“公”的,但能量有限,治个感冒可能还凑合,遇到比感冒稍大一点的病,即便想收治,患者也不答应。非典暴露了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虚弱,于是加大投入、提升素质成为必需,但毕竟刚刚起步,稚嫩的肩膀能堪重任否?

  当然,凡事都有个过程,社区医院的发展也不例外,关键是现在要朝正确的方向努力。据钟南山院士说,目前社区医院与大医院水平差距太大,老百姓还是不信任,广州仅14%的病人首选社区医院看病,因此提高社区医院诊治水平是当务之急。可是怎么提高呢?学医的毕业生千方百计往大医院挤,没有高水平的社区医生哪有高水平的社区医院?钟南山院士又说了,靠待遇吸引人才,比如社区医生的工资应该参照公务员的标准。至于社区医生的类型,则应以全科医生为主,其最大的本事就是早诊早治,知道病人的毛病在哪里,问题严重的时候知道转往哪家专科医院治疗最合适……可见,发展社区医院不缺思路,缺的是执行思路的机制。

  大医院够大,但脾气也大,荷包不鼓连大气都不敢出;小医院倒是谦卑,惜乎身板羸弱,难当大任。在这种情况下,“一大一小”的组合未必适用,估计人们会倾向于“抓大放小”吧。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医疗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