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妍:公民权利自我救济能推开信息公开大门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7:47  重庆时报

  作者:李妍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一年多,法律执行的现实境遇却令人尴尬———河南南阳市民王清向南阳市共181个行政部门,提交7项政府信息公开书面申请,内容多为要求政府公开“三公”消费。结果申请不但没有实质性回复,更是被有些单位怀疑是间谍。(8月3日《河南商报》)

  有国家法律明文支撑的公民正当权利诉求,却遭遇权力的推诿甚至质疑,王清无奈的遭遇显非孤本———此前,邯郸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公民小组,同样要求公开“三公”消费,却仅有几个部门回复;被称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案”的湖南汝城市民状告政府信息不公开案,一年过去,得到的却是司法部门令人不安的沉默。

  人们面对政府信息公开普遍遭遇的无力,除了政府部门或沉默或语焉不详地回复作答,还有司法部门面对信息公开案件,几乎一致的沉默图景:北京市高院发布的信息显示,自《条例》实施以来审结的9起案件,没有一起进入实质性审查程序;上海几年来数百起信息公开诉讼中,只有1起政府败诉。

  种种迹象都表明,公民自助似的权利救济,遭遇着巨大的现实梗阻。王清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反被当地部门质疑为间谍,甚至有接待领导对他说:“球信息公开,这里没有什么信息可公开。”权力对信息公开的不以为然,由此可见一斑。

  最终,王清走向了行政复议和司法救济的道路。虽然最后得到了回复,但却对其要求的事项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称“无依据公开”。而这却耗掉了他半年的收入。正当权利诉求不仅没能换回令人满意的答复,还消耗了如此高额的维权成本,由此更可窥见在政府信息公开中,权力的傲慢及司法对公民权利救济的无力。

  很大程度上,目前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就这样停留在了公民权利的自我救济上。王清的付出虽有些收获,但无法否认,这种以个别公民表达集体利益诉求的形式,仍然显得太过弱小。一如此前众多维权者,动辄遭遇政府部门“信息保密”,抑或“信息不存在”的回复一般———王清也同样得到了这般答复。很显然,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公民权利自我救济,正遭遇着类似“保密”字眼的肠梗阻。

  而要真正打通这些淤塞,则免不了对《条例》的相应修改。比如有专家指出,应将“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作为基本原则,在《条例》中明示,以此增强信息公开的强制性。甚至,还应对哪些属于“保密”范畴的信息,进行具体界定。唯有通过这些对法律模糊地带的逐一明晰,同时辅以公民的权利自我救济,才能最终打通阻塞,真正推开政府信息公开的大门。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信息公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