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敬伟:昆明外语新政的公共治理之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10:16  重庆时报

  作者:张敬伟

  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近日推广“外语新政”,要求昆明市公务员必须学习5门外语,同时掌握计算机和普通话。这3项水平的高低都将作为公务员升迁与考核的凭据。(8月4日《广州日报》)

  昆明公务员的“铁饭碗”很难端。不要说50岁以下的公务员,就是记忆力较好的年轻人要学好这些知识,也有些吃力。

  诚然,公务员的多语交际能力愈强,普通话和计算机掌握得越好,越能体现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也更能做好本职工作。但是,公务员只是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办事人员,只要其熟悉本业的业务,掌握工作流程,遵循制度法则,确保做到德、能、勤、绩、廉,就已经称职了。也正因为如此,《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考核有严格的规定。昆明的“外语新政”,将5门外语、电脑和普通话纳入到公务员考核范畴,会不会有僭越《公务员法》之嫌呢?更重要的是,这种僭越或者侵凌,恰恰折射了这种公共治理的瑕疵所在:偏离依法行政的法治轨道,偏执追求公务员个体的能力素质。这种治理,追求的是能人治政,而非依法行政,其治理内涵依然难脱人治情境。而且,公务员们将过多精力耗费于外语、电脑学习中,势必会影响正常的工作。一种治理有如许弊端,且不合法度又违人愿,这样的“新政”恐难以维持,更不能实现善治。

  公共管理是一门科学,决策过程更是一门艺术。但无论科学也好,艺术也罢,评价公共治理应有三大原则:一是必须契合法治,既不能打法治擦边球,更不能侵凌法规制度;二是必须要秉承人性化管理,不能对个体权利构成损害;三是要有实际效果进行评价。

  昆明“外语新政”,除了清晰的官员个性,乏见法治共性和人文属性。这样的公共治理,在现实中能挣得相当的关注,却难以获得足够的掌声。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云南官员 学外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