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商报:为私募基金创造更宽松市场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10:55   上海商报

  上海商报社评

  8月4日,上海成立了国内首家以金融产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产业基金——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该基金由4日揭牌的金浦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营,该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分别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和上海国有金融企业集团上海国际集团。资金规模达200亿元。它是国内首家以金融产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产业基金。

  虽然该基金并没宣称自己是私募基金,只是笼统地称作产业基金。但根据产业基金的定义,产业投资基金是一大类概念,国外通常称为风险投资基金 Venture Capital 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Private Equity。而国外媒体则直截了当地把它称之为中国首只获得政府支持的私募股权基金。

  中国私募市场还在起步阶段,每年私募基金筹资规模只有约人民币80亿元,目前也只有10只左右产业投资基金。上海锐意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去年8月份上海市公布《关于本市股权投资企业工商登记等事项的通知》,首次提出打造国内股权投资中心。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域,浦东于今年3月出台重奖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落户浦东,今年6月起,上海已经成为国内首个允许境外投资公司以“股权投资管理”身份在本地进行合法登记注册的城市。目前已经有4家外资PE管理公司向上海市工商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在上海设立PE管理公司。同时,上海市政府已向中央监管机构提出申请,建议取消对在浦东新区注册成立的境外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资金使用限制,建议在上海浦东新区启动一个试点项目,旨在为境外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筹集人民币资金和在华投资提供便利。一切举措都是为了将浦东建成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的中心。

  中国私募市场前景很好。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产业升级十分艰难,尤其在金融危机下其任务更加艰巨,需要大量投资基金;另一方面,中国的私募市场还在起步阶段,相比国家投资动辄就是万亿元计数简直微不足道。而国资体量庞大,一旦进入PE行业,便能缓和上述矛盾。同时,国资进入PE,不但在资金上能有力支撑中国经济结构改变,而且能够让大量闲置国资动起来,投入到风险虽大但获利机会极大的事业中去,有把握在总体上达到国资的增值保值。

  不过,也必须看到私募基金原则上是不适宜国资和官方的长久运作的。

  私募基金有高风险高收益率的基本特点。形成这个特点有几个构成要素,而其保密度较高、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即政府通常不对其进行严格规制等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私募基金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定期披露详细的投资组合,基金管理人在保密情景下高度灵活的操作,是获得更高收益率的保证。可是这样的操作却可使国资轻易流失,少有汇报、缺乏监管、向上保密的操作方法也难在官场中通行。因此带有浓厚官方色彩的国内首只国资国营私募基金如何运作,还有待实践和观察。

  我们认为,进一步放宽限制,打造上海的股权投资中心,无疑都是应该举双手欢迎的。然而,筑巢引凤不等于筑巢人自己也变成凤凰入巢了。

  因此,就上海这个未来的金融中心而言,营造充满活力的宽松的市场是更为根本性的工作。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私募基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