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琼:腐败是种暴政 温和只是面纱

  作者:徐琼

  看多了贪官忏悔录,会发现那不过是辩白书,但辩护路径上的关键词却屡屡推陈出新:以前是“法盲”(不知者不为罪)、“农民子弟”(出身清白成长不易),后来是“潜规则”(官场乃至社会风气令身不由己),最新的一个则是“温和腐败”。

  云南省麻栗坡县委原书记赵仕永,因受贿索贿400多万元、贪污50多万元被判刑。赵仕永说:“那些不给钱就不办事的人是‘暴力腐败’;像我这样,在为人办好事的情况下收点钱,是温和的,所以我说自己是一个温和腐败的县委书记。”

  这位县委书记自认温和而腐败的底气在于,“我收人家的钱,是在为麻栗坡做好事的情况下收的,这是正常的,而且没有损害麻栗坡群众的利益。”

  对于麻栗坡这个国家重点扶贫县,赵仕永到底做了什么好事呢?“大手笔地进行市政建设、房地产和水电开发、矿产资源和林业资源整合等等……经过4年的奋斗,到 2006年底,麻栗坡县的财政收入已(从倒数第二名)跃居文山第三名”。腐败官员落马,常能听到“能力强”“能干事”之类的惋惜之辞,搞得跟挥泪斩马谡似的。

  可惜这份政绩单也许可以悦上,但不一定能乐民。县财政收入的提高,并不当然地意味着县民收入和福利的同步增进。而经验告诉我们,水电、矿产和林业等资源开发,越是政府的“大手笔”,可能越有老百姓的大不安。

  收投资商的钱,为投资商做好事,硬要说成是为麻栗坡做好事。可以肯定投资商在麻栗坡是为赚钱,不为做好事。也许有些投资间接地利民又便民,但仍不排除有些资本与民争利、扰民害民。

  官员并不天然地更有魅力或人气,往往是独断一身的权力,带来高朋满座,也带来苍蝇逐腥。赵仕永本身一无所长,并无为投资商做事的资本,除了手中的权力。政府补偿款、回迁房开发权、水电站开发及控股权、木材采伐指标、贴息贷款指标……拱手相送的是权力,出卖的是财政公帑和纳税人利益。而权力内定式的项目供给,破坏了市场公平,剥夺了不行贿者的竞争机会,更是真接损害了群众利益,也包括其他投资商和企业家的利益。

  总有官员有意无意地利用民间“仇富”情绪,把向富人收钱办事认为是“不拿白不拿”,殊不知敲诈富人,不仅同时断送富人穷人对社会公平的信心,还拦截了穷人变成富人那条原本就艰难的通道。

  不收钱不办事,先办事后收钱,都是权钱交易,侵害人民利益,败坏社会信心,带给民众强烈的被剥夺和被压迫感,其情之烈,已被学者称为腐败式暴政。腐败的本质就是暴力掠夺,所谓温和只是受贿者和行贿者之间的一层纱而已。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温和腐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