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元龙:降温奥数 关键是家长清醒

  作者:张元龙

  “奥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搞臭。

  先前,有专家说它的危害远甚“黄赌毒”,是“对孩子的摧残”;近期,本报8月4日曾报道,一个妈妈沉重告白:“孩子,为了升学,请原谅妈妈无视你的不快乐。”仿佛让人看见,奥数正引发了人间无数的眼泪在飞。

  奥数从拥有“思维体操”美名的天使,堕落成了人人诅咒的魔鬼,诱惑了那么多家长前赴后继,狠下心肠,把稚嫩的孩子送进只知“做题做题做题”的培训班,不仅奉上大把银子,还偷抹眼泪,自豪地宣称自己这样做是“爱”。

  奥数是数学界的奥林匹克竞赛,与其他国际竞赛一样,只是少数人的舞台。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应试制度的扭曲之下,奥数成为择生考试的项目,成了“上名校唯一的路”,不学奥数就“输在了起跑线”,奥数就逐渐演变成一种“加量版”的常规教育。好比本来是少数人耍的杂技,现在硬要人人学鼻子上顶篮球,自然让人骂。 “奥数”已经被剥下“业余爱好、兴趣培养”的外衣,变成围绕“升名校”进行的高度商业化的赤裸裸的择校竞争。

  面对奥数带来的种种困扰,固然我们可以谴责考试机制的不合理,教育资源的不公,但这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而让家长回归常识,正确看待人生和孩子的成长幸福,却是当下比较紧迫的事情。

  目前小学和中学孩子的家长,绝大多数出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计划经济时代一元化思维影响仍在,现实竞争的社会功利背景下,对一个人是否成功幸福的标准界定太单一:找好工作,升官发财。读名校,读重点大学,就代表了一个人全部的成才链条,形成家长们心理上的路径依赖。

  然而,常识告诉我们,先要脚好,路才走得好。很多家长过分重视孩子去走什么样的路,而常常忘记孩子的这双脚如何才能发育得好。常识也告诉我们,钱钟书、季羡林等很多大师,数学差得出奇,一样拥有成功丰沛的人生。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奥数本身,而在于你怎么对待它。家长们应该多看看四周,当今社会已经是多元化社会,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在于懂得照背下来的方法解答纸上的试题。

  家长眼里除了名校,更应该注意孩子的快乐发育。家长常常要求孩子要有尊重人的美德。家长自己应该首先尊重孩子,不强迫。孩子愿意学就学,不愿学就拉倒吧。同时,每一个家长更应该做负责任的公民,通过自己的呼声与行动,一点点地改变不合理的考试机制,从而使奥数不再伤人,而家长们,也不用如此忧虑和无助。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奥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