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邓为:从今天起做一个干净的学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12:04  新华网

  作者:邓为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被曝抄袭国外学者论文。周祖德表示,他对此事一无所知,那篇文章他先前没有去看,直接由课题组的教授们把关。而课题组的两位教授在论文参加评比前就已经将其取消。(8月5日《楚天都市报》)

  周祖德校长用一句“一无所知”来回应沸沸扬扬的抄袭事件,院士候选人能否从这起让人脸红的抄袭事件中干净脱身,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认,自己的博士抄袭,并且有搭车署名的事实存在,周祖德校长也难辞其咎。

  从硕士、博士抄袭,再到校长、院士抄袭或涉嫌抄袭,可以预见,学术失范的事件并不会就此打住。在一个网络化的时代,随着学术论文、成果的日渐电子化,人们只要动一动搜索引擎,学术失范的污点就难以隐身。

  如今,在大学就读的大学生们,在各种期刊发表论文的硕士博士,以及功成名就的教授、校长,甚至是院士和更有名望的科学家,他们的论文、科研成果、学历资历都可能被“人肉”。有多少学人敢在网络化的时代拍着胸脯问心无愧,我们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假的真不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每一个抄袭者,都不必心存侥幸。今天固然可以侥幸脱身,但将来未必就一定能安然无恙。譬如引起广泛争议的“最年轻市长”周森锋论文涉嫌抄袭事件,就曾给当事人带来不少压力。更不要说近年来大学和科研机构里那些因为学术失范而被降职、除名,身败名裂的学者和教授。尽管不少当事人以各种理由来为自己搪塞,但“身正不怕影子斜”,一个干净的学人,不管反对者或嫉妒者如何“扒粪”,干净的依然干净,“出事”的只能是那些有学术污点的人。

  学术圈的丑闻越来越多,被裹挟进去的学人可能也会越来越多。越是在学术失范的环境中,越要“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个干干净净的学人。毕竟,对于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来讲,学术道德最终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更加干净和纯粹。在这种情况下,干干净净认认真真做学问、写论文、搞科研的学人将会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成为学术界可信赖的中坚力量。

  今天的学生、教师和学者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坚强的信念,永远做一个干净的学人。在未来社会里,造假的代价会更大,那些造假者和造假既得利益者,总有一天会因为他们的学术失范而付出应有的代价。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学术抄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