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路人:回看中美华盛顿对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7:17  《环球》杂志

  作者:马路人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中国和美国的对话都会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7月下旬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尤其如此。中美两国的这次对话在政治与经济领域的议题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日本的《东京新闻》在报道中甚至这样描述,“美中好像在举行世纪婚礼”。

  中美双方对这次对话都很重视,这从双方的阵容可以看出来。中国参加对话的是胡锦涛主席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务委员戴秉国,美国参加对话的是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在开幕式当天,王歧山宣读了胡锦涛主席的贺词,奥巴马总统亲临讲话。

  对话的成果也非常显眼:双方商定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年内访问中国;双方认为要提高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双方同意扩大在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加强在开发清洁高效能源方面的合作;双方表示将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继续合作,重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重要性;双方同时商定第二轮对话将于明年在北京举行。

  不过,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美国和发展中大国的中国,这次对话的意义不仅限于两国,它必然会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影响。既然如此,对于中美华盛顿对话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中美进一步发展战略与经济关系是不是会影响着两个国家同其他国家的关系?这是俄罗斯和以欧盟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特别关注的问题。俄罗斯媒体发表文章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美中关系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关系’的讲话并非预示两国将建立某种联盟,也不会损害俄罗斯的利益”,其理由是美中之间存在的分歧很大,不可能建立某种联盟。一些欧洲国家则担心他们被边缘化。而在对话前夕,希拉里和盖特纳就在《华尔街日报》联合撰文指出,在目前情况下,“很少有全球性问题能由美国或中国单独解决,也很少有全球性问题能在没有美国和中国参与的情况下得以解决”,美中两国应“同舟共济”。

  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是否会形成“G2”(两国集团)?这是各国政界和舆论界关注的另一个问题。“G2”的提法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但是,美国和中国也都尽力避免使用“G2”的概念。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中国问题专家安德鲁·斯莫尔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他说,就美国而言,他们不想让自己的盟友感到害怕;就中国而言,他们不想给发展中国家的朋友造成中国和美国共同前进的印象。

  这种分析是否准确还有待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实力还难以与美国相比,也难以与欧洲的一些国家相比,不会形成所谓“G2”集团。法国的《回声报》7月28日的文章援引一些华盛顿人士的看法说,“要由此建立一个能够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两国集团’,尚有一大步在今天无法实现”。

  这次对话可以说是布什执政时期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延伸,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7月份的华盛顿对话由“战略经济对话”演变成“战略与经济对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是有很大差别的,就是将单一层面的“经济”对话延伸为双轨的“战略与经济”并行对话,而且突出了“战略”层面的意义。这可以理解为中美之间对话层次的提升和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进一步重视。

  世界舆论一般认为,美国对中国重视程度的提升,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另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者无论在地区层面或者在全球层面的共同利益都在不断增加,需要合作和应对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例如,在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的作用非常独特;美国的反恐行动则需要中国的支持;朝鲜半岛核问题、环境气候问题等等,也必须要有中国的参与。

  世界媒体对中美华盛顿对话的评论非常有意思。韩国的《朝鲜日报》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美国不见昔日霸气”。香港《星岛日报》指出“被视为话题严肃、气氛剑拔弩张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中美领导人互相恭维的开场白下,大大冲淡了互不相让的角力情绪,也反映了在金融海啸冲击下,中美可以较为平等的姿态,讨论关乎两国利益的议题”。俄罗斯的《生意人报》则认为,华盛顿对话是中美关系全面“热启动”。但是,美国的《洛杉矶时报》却指出,在华盛顿对话的“欢声笑语”背后要取得具体的进展依然是艰难的。

  尽管这些评论各有各的角度和考虑,但也许比较恰当地反映了当前中美关系的现实。

  环球杂志2009年第16期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