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都:包裹在行政襁褓里的慈善如何长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2日07:45  南方都市报

  8月,河南荥阳市慈善总会发出倡议,希望全民参与慈善活动。倡议很快变成了荥阳市委、市政府的红头文件。荥阳出台措施,要在全市设立1000多个慈善组织,推举出5000多个慈善大使,荥阳市委书记杨福平宣布,要将荥阳打造成“慈善城市”。

  (《京华时报》8月11日)

  包裹在“行政襁褓”里的慈善如何长大?

  从社会财富分配的层面分类,慈善属于第三次分配。它既非像第一次分配(即创造利润)那样,凭借能力来支撑,更非像第二次分配(即缴纳税款)那样具有某种强制性,靠的是成熟的法律或规则意识,而是必须依靠公民的自觉和能动,凭借的是寄托在人们精神层面的高境界。故而慈善行为不光体现的是一种洁净的慈善文化,更是公民完善其自身道德修炼的内在诉求。因而,慈善文化要升华为公民自觉践行的日常行为模式,需要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理积淀,而这种心理积淀显然无法通过红头文件或行政命令来强行向民众进行灌输。

  “行政襁褓”包裹的“压力慈善”,还往往会走形变味为摊派或募捐行为,让响应的民众感觉是在完成某种政治任务,而非甘之如饴地奉献自己的爱心。于是,慈善社会成长过程中,每位公民个体发自内心的慈善理念,非但得不到修炼和涵养,还反而从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和挫伤。因为面对被行政命令驱动的“压力慈善”,人们根本无法从其自身的慈善行为中,体会到慈善所固有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尤其在民众“被慈善”的情况下,同情心和怜悯心悉数缺位的慈善行为,便不再是公民应尽的公民责任,现代慈善文化也就难以在公民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周士君)

  “慈善城市”是显摆政绩的工具

  从本质上说,突兀而不靠谱的“慈善城市”,与慈善事业无关,只是个别官员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后,找到的包装政绩的一个概念而已。就如杭州把自己定位于“生活品质之城”,成都称自己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要展示政绩,就必须给城市定位,炒作城市品牌概念,这已成为官员共识。

  炫耀夺目的“××城市”,既没有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也不会给老百姓带来任何福祉,无非是个别官员显摆政绩的工具。华丽的城市定位,大多背道而驰,最终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不会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任何实惠。自誉为“生活品质之城”的杭州接连发生恶性交通事故,已被网友们无奈地称为“离天堂最近的城市”。定位于“慈善城市”的河南省荥阳市不会展现丝毫的慈善之心,相反,可能占用原本改善民生的财政资金,干一些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以赢取慈善虚名。(陈健)

  打造慈善城市,政府不能抢民间的饭碗

  通过政府打造的慈善机构,它的性质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即使目前民间的力量不强,但政府也不能抢了民间的饭碗。这样反而让“大政府小民间”更难打破。如此一来,慈善的路被政府垄断,民间社会生长的机会和附着,也被无形中扼杀了。民间的慈善行为可以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让大家都知道这是好事、是你能够参与的行为。这是行政无法达到的细微之处。

  以慈善为主题,招徕政绩,万万不可取。我想,精兵简政,祛除行政繁冗,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就是最大的“行政慈善”。以目前民间的力量,固然没有政府行政动员之大,但是让其自足发展,肯定会壮大,成为社会安稳的巨擘。再者,政府、公益组织、企业、媒体、民众,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形成“公益五环”。这五种力量互动、互生、互促,并会形成“能量聚合”效力,催生中国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公益组织的品牌意识。慈善中政府与民间社会的双赢,就是慈善最大的进步。红头文件式搞慈善,政府抢了民间的饭碗不说,最后不论是民间还是官方的慈善,都会迟迟不来。(汪彦玲)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荥阳 慈善城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