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龙贵:不能把车改主导权给既得利益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2日09:16  东方早报

  作者:吴龙贵

  为了更彻底地改革公车管理体制,杭州市正准备在局级领导干部中探索“包干使用”的车改模式——本人不领车贴,所有公务用车由公车服务中心提供。此消息一出,受到社会舆论质疑:局长不领车贴,重新用公车,与之前有何差别?这是否意味着杭州车改出现回潮?(8月11日《法制日报》)

  杭州公务车改革3个月以来,21个市级机关车改节省近1/3开支。正在舆论普遍为之叫好,新的车改模式奈何又要呼之欲出。

  对于“包干使用”模式是否改革回潮的舆论质疑,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车改办主任何新根解释说,这是“对发车补方式的补充”,一方面公车使用范围不包括上下班,严格限定在公务活动范围内;另一方面,单位不配车,用车由公务服务中心提供,车辆不固定,而且用车情况都有记录,便于监督。

  这个解释不是没有道理。从理想的角度说,严格控制公车使用范围,并将使用权和管理权分离,确实可以解决人们普遍担忧的车改会造成行政效率降低、车补过高等问题。可一项改革的优劣能仅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考虑吗?

  因为“公务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所谓“严格限定”根本无从谈起,而负责提供用车的公车服务中心是一家行政事业单位,正如一名机关驾驶员所质疑的,“让合同工举报局长公车私用可能吗?”所以很让人费解的是,倘若决策部门对这一车改模式有着足够的信心,为何不在更大范围内实行,而偏偏选择了相对不易约束的局级干部?

  公车货币化改革纵有再多缺点,但有一点是最可贵的,即它的刚性,不留一点可以人为操纵的弹性空间。也正因为如此,公众才会在肯定车改意义的前提下,宽容了车补分配的实质不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包干使用”即便与车改在内容和形式有略微的不同,但终归换汤不换药,把改革的主导权交还给了既得利益者。这无疑是一种退步。

  任何改革,都是一次利益的调整。而此次杭州正在探索的车改新模式,可谓对利益调整的再调整。不同的是,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有所不同。为什么要实行新模式,报道中没有给出理由,倒是一位局长的话让人印象深刻:“打车不方便。”其潜台词是,改革可以,但你得让我选择最有利的那一种改革。不幸的是,我们的改革真的就为此做出了适时的调整。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