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小芹
千年古城正定并入石家庄,将成为省城新增的发展一极,由此引发了石家庄是否改名的争议。支持石家庄改名的人认为,石家庄改名正定能为省会增加些历史文化分,有利于提升省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省得别人说省会就是一个“庄”。另一方面,还是有不少读者和网友选择了保留“石家庄”的称谓,这其中以长期在石家庄生活、工作的人们为主。(本报《都市时讯》8月11日)
近年来,一些城市打着增加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位的旗号,希望将自己的城市“改名换姓”,而成功的案例也确有不少,比如四川灌县更名为都江堰、福建崇安更名为武夷山市、四川南坪更名为九寨沟县、云南中甸县改为香格里拉等等,这些城市现在都很有名气了,这让一些尚未“更名”的城市大为眼热,“蠢蠢欲动”。
然而,在城市改名这个细节问题上,往往会引发很大争议,其原因就是城市改名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名称的问题,还牵涉到方方面面。据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的专家介绍说,“根据专家们的估算,一个中等城市的县级地方改名就要浪费数亿元。因为一个地方改名,就要相应更改很多东西,比如居民身份证、户口、单位名称、公司经济来往公章、地图等等。这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石家庄改名,算完文化账、历史账还应算算经济账。
因为改名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问题,而是牵涉到百姓民生的方方面面。所以,一个城市改名与否,不仅要算文化账、历史账,还要算一算经济账,城市改名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也是我们应该和必须考虑的问题。一些城市改名造成的浪费是值得注意的。比如,甘肃省天水市先后将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改名带来的直接花费就高达二三百万元。这仅仅是当地官方的说法,而且是在换取二代身份证的背景下,节约了不少换证费用。
因为城市改名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一些城市一提改名,就会引起很大争议。
比如,2007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的西山镇对外宣布,为打响旅游品牌,发展地方经济,正式改名为金庭镇。但是,此举却遭到了部分当地人的反对。而一些赞成改名的人为了说服持反对意见的人们,也算起了“经济账”。比如河南周口市淮阳县某官员就为淮阳改“陈州”算过一笔经济账,这位官员是这样算的:由于历史上曾有包公“陈州放粮”的典故,从长远来看,“陈州”招牌值100亿元人民币不为过。如果淮阳县能改名为陈州县,当地人每人每年就能增收1000元,淮阳县有130万人,总计就是13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淮阳改“陈州”,“当地人每人每年能增收1000元”,可这听起来怎么都有点像是天方夜谭——— 淮阳改陈州就能给当地人每人每年增加1000元收入,恭喜这位官员为老百姓找到了一条发财致富的途径,建议全国所有城市都去改名好了。
石家庄这次改名冲动源于由媒体刊发的市民建议,能在民间层面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无非是“石家庄”里有一个“庄”字,而这太土气,似乎有损石家庄的形象,石家庄人民面子上也过不去。为此,去年的河北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石家庄市科技局副局长、省政协委员陈玉就建议为石家庄改名。陈委员说,随着省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石家庄市”这个名字,与今天的社会发展、省会地位和人民需要已不相称,需要改成一个更加响亮、能承载省会文明和人文素养且耐人寻味的名字。他还为石家庄拟定了3个名字:西柏坡市、冀都市、北宁市。只是,此言一出,立马遭到了网友的“拍砖”。如今,石家庄改名旧话重提,不知道还有无这个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