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伟:中国制造美国消费模式回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8日10:30  深圳商报

  作者:刘伟

  中美商务部最近发布的两组数据显示,经历近一年的阵痛后,中美贸易再次呈现活跃趋势,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模式开始回归。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出口额今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前五个月,中国出口货物占美国、日本和欧盟总进口比重同比分别提高4.1、3.6和3个百分点。虽然出口总额有所下降,但市场占比却稳定增长。

  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出口连续第二个月正增长,进口则出现第一个月正增长。同时,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环比增长5.4%,至184亿美元,说明美国内需恢复,正在撬动中国出口。

  从各地的报道看,出口转暖速度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显著的“世界工厂”广东东莞正从“民工慌”变成“民工荒”。东莞劳动部门对7个镇街的劳动力市场进行监测后发现,7月份需求总量已接近10万人。一些劳动中介每天接到大量用人电话,但他们手中居然“一个人都没有了”。

  浙江义乌小商品城是观察中国出口形势的另一个窗口。有报道称,2009年1-6月份,义乌外经贸局统计,该市自营进出口总额10.02亿美元,同比增长7.11%,其中出口9.06亿美元,同比增长6.72%。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美国就业率持续下降、国内储蓄率上升,但由于美国家庭的财产主要投放在股票基金和房地产上,随着股市和房地产反弹,美国家庭的财富感会有显著增强,虽然失业率、个人破产等数字仍然悲观,美国消费信心的恢复仍需要时间。但股市和房地产回暖支持一些美国家庭增强消费信心。

  此外,美联储可能在较长时间维持低息环境也支持了家庭开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最近乐观地表示:中美战略会谈之后,中国人对美元资产的安全性开始放心了——这意味着中国决策层决心继续借钱给美国消费,表明中国仍愿意将贸易顺差投放在美国国债上。

  对金融危机反思的一个重要题目是全球贸易失衡,其中,中国制造与美国消费模式产生的巨量贸易逆差,以及中国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等方式“借钱”给美国人等,曾被认为是一种难以持续的发展模式。但是,从近期的贸易情况看,中美似乎都不愿意放弃原有的模式,看来,经济规律仍在主导世界贸易发展路径,消除不平衡,可能需要改变的正是人为干预。

  这些干预包括:美国对中国需要的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货币汇率的人为控制;劳动力、土地、煤炭等资源价格的人为干预等等。显然,中国正在进行资源价格改革,但美国也需要修改政策,改善对中国的出口,以消弭旧有模式下两国巨大贸易不平衡带来的危机。本质上,贸易全球化能否在金融危机后有所改善,取决于造成不平衡的条件和政策能否改善,伴随中美贸易复苏,改善贸易条件的迫切性将越来越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制造 美国消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