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郭宇宽:不怕热钱就怕不负责任的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9日09:25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郭宇宽

  央视二套近期有一期节目,是介绍热钱涌入中国的形式如何严峻的。我曾写过一篇《2008年一场关于“热钱”的中国癔病》的文章,在我看来热钱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定义什么是“热钱”,就好像要规定一个人三围尺寸是多少才可以被算作是 “美女”一样毫无意义。

  钱热了真的可怕么?要我来划分,钱就是钱,就是用来流通和投资的,都是一点就着的。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热钱定义“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及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但这个定义稍作推敲就会给人带来疑惑,除非过去土财主把钱存成金元宝埋在地底下,当你看到中国的银行发行比存款利率高出一点点的债券都会让老百姓排队购买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哪个人手里的货币不在追求“最高报酬以及最低风险”呢?哪个货币的持有人不在寻找本金安全并能避免通货膨胀的避风港呢?至于“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更是个模糊不清的概念,怎么定义叫迅速和短期呢,是一天,还是一个月,或者一年?而且投资常常就是一种依赖于局势做出的适时判断。

  钱的区别不在于冷热,而在于负不负责任。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理性范围内判断,尽量保障自己的资产安全甚至增值,这样的投资者哪怕有时会有失误,也是负责任的,民营企业的老板们也是这样,投资失误了他们也会心疼。而中石油、中石化这种垄断企业则不然,名义上是全民资产,实际上拿着中国人民的钱糟蹋,自然不像自己的钱那么操心,像那个在北京广渠路拍下地王的国企就是典型案例,老百姓的钱在一些国企经理人手里,很难指望他们负责任。所以中国当前经济最大的风险,不是“热钱”多,而是不负责任的钱太多。

  在经济危机阴影还没有消退的当下,“热钱”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能增加流动性,只要保障社会开放健康的投资渠道,“热钱”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当前,民营企业难以得到资本支持,国家投资大多通过国有银行渠道不断喂肥一些不健康的垄断国企,如果能让民间渠道的“热钱”给这些民营企业“解渴”,不要说“境外热钱”,哪怕火星来的“热钱”也该敞开欢迎。

  与其像寻女巫一样到处去寻找 “境外热钱”,不如多花些精力,去改革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地方,那才是造成我国金融市场常像打摆子一样忽冷忽热的病灶所在。

  当然,渲染“热钱”的危害,对一些利益集团有利,一是他们可以让中国老百姓的注意力转移,以为中国经济的问题,都是“境外热钱”惹的祸;二是可以让一些由纳税人养着的“公仆”找到事情做。很多人有这种爱好,先把一只蚯蚓描绘成一条恶龙,接着把自己包装成和这条恶龙殊死搏斗的英雄。

  有个常识是,钱比水的渗透性更强,扭曲市场必然会遭到市场的报复,没有一个要走开放道路的国家,一个要融入世界经济体的国家,可以阻止境内外资本的相互流通。管制除了带来一些寻租的机会,长久而言必然是无效。(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发展研究会高级研究员)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热钱 出口贸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