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方日报:提高司法公信力要苦练内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07:58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

  近日,全国法院大法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研讨班”举行。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坦承自己的担忧:“当前,部分群众对司法的不信任感正在逐渐泛化成普遍社会心理,这是一种极其可怕的现象。”他认为,提升司法公信,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同步推进的,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当下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各种因素,全方位、多角度采取措施,“对人民法院来说,首先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

  曾有学者撰文指出,当事人认可的正义,才是实现了的正义。如果司法公正并不为民众所认同,自然司法公信力就难以体现、司法裁判就无法服众。对于“不信任感正在逐渐泛化”的担忧,说明大法官们已经清晰意识到问题所在。近期最典型的案例当数“杭州飙车案”。有违规纪录的“富二代”胡斌驾驶非法改装的跑车,将普通人家出身的浙大优秀生谭卓撞死在斑马线上,如此突兀的词汇对比,立刻在网络上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杭州警方较早时公布胡斌的车速是每小时70码,网上一片哗然,没人愿意相信。巨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当局重新鉴定,并针对先前的说法向社会致歉。而后案件宣判,网络更是爆发了“胡斌替身”的大论战,对庭上的胡斌是否真身抽丝剥茧、层层论证,甚至有专家出来论述哪些环节存在“替换”可能。民众对这些蛛丝马迹的锱铢必较、反应过敏,正流露出大家对法律公正、公平的渴望,亦印证了大众对于司法公正一种油然而生的无力感。

  诚然,民众的关注,往往给了一些案件关键性的转机,譬如邓玉娇案。人们开始思考民意对司法的作用,但现实是,即便判决按照民意判了,公众还是不信任判决。这恰恰说明,简单的民意审判并不能消除民众对司法不公正的疑虑。司法就是司法,法律有法律的规则,如果舆论可以左右判决,那么,谁也不知道判决下次会为了什么、为了谁而动摇。要让司法取信于民,最重要的仍然是司法部门勤于修练内功。提高司法人员本身的素质,要做到司法公开、透明,取消一切针对旁听的不合理限制。前日,广东省高级法院举行首次法官授职宣誓仪式,寄望新任职法官要锤炼“三种智慧”,做有智慧的人民法官;不久前,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备受关注的案件采用视频、图文两种方式全程网上同步无延时直播,百姓在家中点击鼠标即可“亲临”现场。

  德国一位法学家曾说过:“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应当说,在绝大多数案件当中,民众都希望司法机构能够按照法律判决,哪怕法律适用比较晦涩、不容易理解,关键就在于判决能否在公开透明的法律程序中经受住外界的评判。不信任感泛化是一个逐渐产生的过程,建立在民众对于司法环境的判断之上;想要扭转这个局面,也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绝非单凭一个举措或者一个创新就能完成的使命。这需要司法机关始终把重建公信力这一使命牢记于心。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司法 信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