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肖畅:施虐狂般的戒律教育该永别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09:15  长江商报

  作者:肖畅

  一个少年,参加野外拉练,却不幸死在了“体罚”之下——8月5日,宜昌市14岁的初中生姚健永远离开了他的父母。据报道,姚健是在参加天海培训基地(宜昌)组织的拓展训练野外拉练时,因为跟不上队,因为所谓的“偷懒”,遭多名教官先后几次“体罚”,直至生命垂危之时,都没得到任何头脑清醒的救助,最终死在了床上,并于第二天凌晨才被人发现。

  这是不是体罚呢?请记住,天海培训基地不过是一个民办培训公司,它不承担何种公共教育的重责,因而这些涉事教官们的所作所为,甚至都难配称为“体罚”。这是单纯的暴力吗?有媒体采用了“群殴”的措辞,从而将此事直接定性为暴力事件。但是,我们该清醒地想想,这哪是在打人?一个非军事组织,却仿照军事手段对孩子进行惩罚,维持所谓的纪律,这分明就是私刑。

  一个民办的培训公司,以锻炼学生的吃苦能力为自己的营生,以对学生实行“全封闭的、准军事化的管理”为服务方式,甚至要借助暴力手段以维持其管理——这种手段,不是私刑是什么?而这种服务形式居然能够合法存在,也实在叫人匪夷所思。当然,一个非军事组织动不动念叨起准军事化思维,强调血性的纪律,必然离不开这种私刑。用该培训基地网站上“答家长问”的话来说,他们进行的就是“戒律教育”,是把“纪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当作座右铭的教育。提供这种血性的纪律感,似乎倒成为公司服务的宗旨。

  什么是“戒律教育”?为了模拟军事训练中的苦楚,实质上既无军事上的需要,也无实际的教育的目标——它无非是一种病态的折磨教育,想当然地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当作精神净化的手段;尤其是作为一个民办公司,又不过是把折磨的手段给秩序化、职业化,从而拿来兜售,拿来当作营生的手段而已。

  谁需要“戒律教育”?国家机器成员需要,也只有国家机器方能驾驭高强度的纪律。一个公司仿照军事组织来提供戒律教育,则是需要人们警惕的,因为这很可能催生各种私刑手段。即便是学校军训,也不敢擅自以暴力手段强推军事纪律。况且,在学校的军训中,尚有保护学生的完善措施,尚有学校、教育部门的责任垫底,而一个民办公司何以敢如此轻易地借助私刑手段?这种公司又怎么能得到注册的?

  事实上,这种“戒律教育”,我们也不陌生。“戒律教育”背后的准军事化思维,我们也不陌生。一个民办培训公司操起了“戒律教育”,调动起了准军事化思维,恐怕并不是公司人员有何军事化情结,而是我们这个社会时常弥漫着病态的苦难哲学,弥漫着泛军事化的思维,从而造就了这种以兜售吃苦、准军事化管理为营生的公司。很难想见,没有这种病态的哲学,这种服务会有自己的市场。

  接受军事化的训练,接受军事化的思维,意味着人要变成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但是,日常生活不该如此,青少年的生活尤其不该如此。日常生活不该有“戒律教育”,不该有军事化的、准军事化的思维。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苦难,会在苦难中成长,这属于个人的生命体验,绝不需要他人来提供。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训练营 暴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