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桂芳
不管比照什么样的认定标准,一个人大抵也只有一个故乡。譬如李白,原来以为他的故乡在江油,但看了央视广告,忽然发现诗仙搬家了,这次搬得还不近,飘忽到了“银杏之乡,湖北安陆”。8月26日《成都商报》消息说:央视4套播放的具有内容争议的湖北安陆形象推荐广告,已引起江油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上周末,江油市已分别向中央电视台与湖北安陆市方面发函,要求立即修改或停播该广告,停止名誉侵权。针对湖北安陆市在央视广告中侵害江油市“李白故里”商标专有权的违法行为,且拒不撤销广告、停止侵权,江油方面正在着手收集证据。
李白的故乡在哪里?这本来不是个什么历史悬疑,但一旦成为城市品牌的寄居体,就有了大做文章的余地。换言之,如果是学术圈论证李白故里,也只是文人之间的笔墨官司,而一旦上升到地方资源的高度,这就是品牌之争,关切到人文旅游资源的归属,争的哪里还是人,分明是白花花的银子,因此,争执起来,官家声嘶力竭,誓死保卫到底的勇气与执着,与叶公的好龙精神很有一拼。
争名人、傍名人是不少地方的“传统项目”。湖北襄樊与河南南阳争过三国时诸葛亮躬耕之地,宁夏和甘肃争过中华针炙鼻祖皇甫谧的归属地,辽阳和铁岭争过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河南卢邑和安徽涡阳争过老子故里,还有“七仙女下凡地之争”,“愚公移山地之争”,西施、花木兰故里之争,甚至小说中金瓶梅、花果山、孙悟空、十字坡的归属也争得不亦乐乎。最具黑色幽默意味的当属影星徐静蕾的籍贯之争,将某些地方“不蒸馒头争名人”之癖好演绎得经典而传奇。
争名人与爱名人显然是两个概念。争,不是出于立场,也不是出于情感,更不是出于学术精神,大多只是一个“利”字。譬如在争屈原的时候,争得最义正词严的地方就盛产过“名牌产品”——屈原牌饲料。这就好比有些人在批评明星改国籍问题的时候,慷慨激昂,声泪俱下,一幅极其爱国的嘴脸,一旦他有了改国籍的客观条件,恐怕不会跑得比明星慢。爱不爱国不在于国籍,认不认同历史名人的价值也不在于其归属地。
李白的故乡在哪里?这个问题如果时空倒错30年,可以肯定地说,绝不会有眼下般狂热。不少城市在发展中逐渐迷失了自己,千城一面,唯GDP是瞻,城市精神“撂荒长草”了,只能从故纸堆里寻找点文雅的氧气。鲁迅先生在《会稽郡故书杂集》序里说,“夸饰乡土,非大雅所尚”,但是,有些城市如果不去“夸饰乡土”,还有什么美与自信可言?还有哪里可以栖息精神家园?在这样一种惶惑与茫然中,李白到过的地方或者梦游过的地方,都可以拉过来号称“李白故里”了。只因为一个李白,让我们对生长于斯的图腾,多少还会引发点念想。
弄清李白的故里大约很简单,但如何给地方的历史文化自信“补钙”却很难。李白再好,毕竟只有一个,也毕竟是泛黄的历史,构建好自己的地域文化,不要在争名人上过于急功近利,才不至于让子孙后代再去靠争李白的DNA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