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阿西:缺少关注的肉价与高度敏感的房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7日10:35   上海商报

  作者:阿西

  据媒体报道,申城肉价开始上涨。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申城鲜白条的批发价格还在12元/公斤左右,而8月23日最新的统计则显示,鲜白条的价格已经上涨到了14.5元/公斤,涨幅在20%左右。

  按照一般的、传统的价格敏感度来说,不到两个月时间,一种关乎民生的副食品涨了20%,无论如何应该是件大事情了。要是再按照政府一贯主张要为民做实事,做好菜篮子工程的政治目标,猪肉如此上涨,也许端碗吃肉的市民,肯定要放下筷子骂娘,政府也要开“吃肉”的民生会了。

  但事实上,猪肉价格在这两个月向上波动中,却有点不知不觉。也许只有具体经营猪肉的商家和生产者或喜或忧。去菜场买肉的市民,并不见得怎么议论,至少议论不激烈。而且喜欢追风评论各种价格波动的媒体,也没有见到多少对此价格大幅上涨的评论和分析。政府也不像很久以前那样,要随时告诫有菜篮子供应的紧张。

  而从6月底到8月下旬,大家最关心价格的波动,其实是油价、房价和股价。但这三种价格别说平均上涨的幅度,就连震幅最大的股指,波动区间都不到20%。但无论是想办法控制的政府,还是叫苦发脾气的媒体和市民,都无可奈何,若是把时间的坐标往前推,今年4月中旬鲜白条的批发均价曾只有10元/公斤左右,相比去年最高22-23元/公斤,跌了一半,但和现在比,则在一个季度的时间里,大涨了近五成,波动更剧烈。但有多少人刻意过问过这样的波动?

  当然可以拿所谓的恩格尔系数原理来分析。据该原理说,一个国家越穷,国民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但这个举世公认的原理,最多只描述了猪肉的消费,在我们的支出中,只占收入不大的一部分。

  这远不能解释为什么肉价的波动,我们不像在乎其他三种价格那样?在上海这个对价格敏感的城市里,同样都是价格波动,从与消费者直接的关系来说,肉价的问题也许更迫切。但市民习惯了肉价的波动,却恼火油价、房价和股价波动。而要求政府干预、控制,政府也主动地说自己要如此去实施。这样的反差,其实只要简单地调查一下,就可以知道未必只是我们富裕了。

  因为在上海人能吃什么和怎么吃的问题上,完全是市场自发解决的,是市场无形的手,根据市场消费情况的变化而自主进行系统性调节。无论是蔬菜、猪肉,还是其他食品,在上海的供应都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为,这无人可以否认。

  但这并不简单,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常住人口多达千万以上,每天消耗的食品几乎要以天量计。没有形成现在这样的大规模集约化的方式系统供应,大上海就会吃了上顿没下顿。而这种供应方式的规模度和复杂性,不比成品油、房产和股票这三个市场小和简单。但这个随时起变化的市场,政府现在颁布的命令,却比针对另外三个市场的少得多。

  多少人要吃多少肉,市场有多少肉可以卖,一切都是市场行为。即使价格波动,也是市场自然交易产生的结果。在某个时间节点上有点大变化,常常也不被看成坏事情。因为这是市场自然调整的过程,并不对市场供应产生恶劣影响。

  比如二季度初肉价跌到10元/公斤,这是因为去年猪肉的价格曾经一路上涨,刺激生猪放养增加。按照生猪养殖周期,到了今年二季度,出栏头数增加,猪肉价格一路走低并不出人意料。但一时的价格波动,未必影响人们吃肉的实际消费。价格便宜了一半,肉的销售量未必增加了一倍。同理肉价涨到20元/公斤,也不会少卖一半。一年猪肉价格的自然波动,看上去很剧烈,却因为少了人为的故意干预,也少了很多投机。消费者一年下来,自然清楚花在肉上的钱,平均的情况是个容易估算的常态。

  市场就这样在各种消费价格的变动中,自己形成了超越价格浮动的集约化供应和消费系统。

  上海是个大市场,这个号召力胜过一切,也早已证明比政府简单地去干预有效果得多。所以现在尽管没有了政府特别要强调的菜篮子工程,只依靠市场自然地波动,虽屡有剧烈波动的异常现象发生,消费者的选择却依然未变,老百姓生活质量也没有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对市场自然价格波动的迟钝中,还有一种无可替代的幸福感——因为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价格上涨和下跌的担心。(作者系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房价 肉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