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雪草
日前,记者在韶关市曲江区的一次会议上看见,会场最后两排的座位前立着两块“迟到席”的牌子。据悉,这是曲江区为治理“会议迟到、早退、打瞌睡”这三种弊病所出的一招。
其实,设会议“迟到席”并非曲江“首创”。去年5月份,陕西汉中市出台10项工作制度,其中包括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增设“迟到席”。确实,会风问题是个大问题。整治风会已成为“共识”,各地纷纷行动——先有会议打瞌睡者被免职,可谓“会议打瞌睡,后果很严重”;后有“打假会”出现“假领导”的冒名顶替……
会风整治是“必须的”,否则,会议的严肃性和会议的尊严荡然无存。但事实上,会风的整顿只是会议改革的表面功夫,深层次的会议改革却往往滞后,致使会议改革雷声大雨点小,一直安坐在“迟到席”上,而且还在“打瞌睡”。
这不,就在不久前,河北深泽县发出通知,严禁利用手机编辑、留存、传播低俗信息。从7月10日开始,该县就已召开相关专题讨论会480多个。一时间,舆论哗然:“480多个专题讨论会”就是“昏段子”。
会议改革为何还在“迟到席”上“打瞌睡”?早有人指出:会议多是行政行为滞后甚至老套的外在表现形式。政府机关的“会议依赖症”,根结在于对传统的习惯性行政行为的依赖。这些传统的习惯性行政行为,行政命令式的居多,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之一。时代在进步,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之中,传统的习惯性行政行为早该完成其“历史使命”了。只有彻底改变政府传统的习惯性行政行为,用更先进的行政方式与行为来取代,才有望用与时俱进的手段来取代会议行政的模式。又或许,“伤筋动骨”的会议改革能成为破除传统行政模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