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阿西:天量新增贷款是怎么贷出去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2日09:03   上海商报

  作者:阿西

  今年已过大半,历史天量的新增贷款到底都用在了什么地方,一直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虽然关注的角度不同,但最后的担心都是新增贷款没有流向实体经济,没有流向年初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重点强调的基础建设上,而是流到地产和股市里制造泡沫——甚至有数据怀疑,最坏的结果,是贷款不是那么好花,又以存款重新回到银行账上。

  这种担心集中地反映在8月21日《经济观察报》一篇关于经济大省浙江正在清查千亿信贷不明流向的报道里。

  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浙江以6364亿元的新增贷款排名全国第三位。但在6000多亿元的新增贷款中,该省政府能够掌握并有清晰去向的可能不到5000亿元,还有1000多亿元的新增贷款不知用途。

  于是要严查。理由看上去很充分,且严肃认真之极。首先无论贷款去了哪里,去向是否合规,该省政府都认为应该掌握。其次新增贷款有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今年上半年在浙江省范围内看来很有限。如据浙江省人大财经委调查,上半年浙江省存在信贷投入增多与实体经济低迷矛盾的并存。所以顺理成章地担心可能有部分新增信贷资金流入了股市、房市。

  而调查中最担心的是与此新增贷款急速增长的同时,存款增长更快。上半年,浙江全省新增信贷的规模远超2008年全年水平,但新增储蓄存款是2008年同期的两倍,新增企事业单位存款是2008年同期的近4倍,这意味着银行存多贷少,大量的资金仍然在银行内部,甚至可能是贷出去的款项重新回流到银行。

  要真是这样,至少在浙江省可以宣布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完全失效的。因为这说明银行虽然不惜贷款,但企业却是没有意愿贷款。如果把此看成一张浙江省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则完全可以说是信贷资产在大幅度下降,因为信贷资产远没有银行总资产增加的快,尤其没有存款增加的快。所谓宽松货币政策就一定可以制造出流动性充沛的情况实际上在浙江没有出现——准确地说,浙江省各种银行向市场释放的流动性非常有限,大部分流动性仍在各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因为所谓流动性充沛的市场运行,实质不是钱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市场流动性速度的问题。按照货币政策的一般原则,就是货币变化量的问题。变化量有了,流动性才能有,这和货币一时的总量无关。 

  按照这种调查,其实要去查违规信贷资金的去向,不如认真反思一下目前的信贷政策是否正确。因为所谓的违规资金,要查起来并不容易下手。比如真要查浙江省6000多亿元的新增贷款,那就不能只查其中不明去向的1000多亿元。这不是数量上的问题,而是一个性质问题。即使政府掌握去向的贷款,就一定合规吗?尤其是合乎商业贷款的市场原则吗?答案也许是否定的。因为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应该是银行和市场同步惜贷。现在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增贷款,未必是银行按照商业逻辑的信贷。要是认真地反问一句,流向房市和股市的钱,危害性就一定大于没有流向这两个地方的钱——比如流到政府主导“铁公基”的投资项目,就比房市股市更有益于经济?答案不是现成的。

  但政府主导的项目,肯定是浙江省政府真的掌握了去向的钱。不过也能肯定这些信贷不完全按照银行商业逻辑自愿信贷的结果。只能肯定这些政府掌握去向的钱,因为它是政府一手包办的、某种政策行为支持下的贷款,但这些钱别说能进入到企业的生产中,就连基本的市场行为也许都不会发生。

  当然我们相信政府管理这部分资金很严格,不会流到对国民资产性收入有重大影响的房市和股市中,但一定要说这部分钱流到市场上,用在企业身上,则很可疑。因为所有政府在4万亿元政策主导下的项目,没有三年五年的时间,根本不会有结果,我们也许应该怀疑这些新增贷款的绝对大头,重新回到银行的可能性极大。

  就算部分贷款企业挪用了贷款,企业也未必有问题。因为所有贷款的企业面临着现金管理的问题,企业从银行拿的钱不是免费的午餐,是要支付利息的。就算挪用,这也不是企业在犯罪——因为要不要挪用,怎么才划算,这是企业自己要算的账,流向管理不能解决这些企业微观的问题。

  虽然要严查信贷流向,但是要想做事后诸葛亮,就要从源头上找原因。而今年就是要从新增贷款的历史天量上找原因。要问的是这些贷款是怎么贷出去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贷出去的?这个不怀疑,流向管理再严格,也容易流于形式。(作者系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贷款 经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