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丙奇:用什么来遏止教师节送礼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8日09:42  新闻晨报

  作者:熊丙奇

  教师节快到了,给老师送什么礼,又成热门话题。媒体的调查显示,64.78%受访教师表示“—条祝贺短信也会让自己心满意足”。(《长江日报》9月7日)

  可是,对于教师的这一表示,家长们并不“领情”,就在同一次调查中,仅有7.29%的受访者称“会继续寄贺卡”,20.24%的受访人担心“不送礼,老师对学生不太重视”,11.34%觉得“大家都在送,自己不送难为情”,还有少部分人则表示“老师有送礼的暗示,不送不行”。而在网络跟帖中,不少网友明确认为,谁知道“一条短信足矣”是不是老师的真实想法,如果真的只发一条短信,说不定他们会认为这个家长“拎不清”。因此,还是得送礼,才会踏实。

  节日送礼,简直成了一场“暗战”。本来单纯透明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变得如此复杂和难以琢磨,表明家校之间的信任减弱,而家长对孩子能否得到公平对待的担忧则在加剧。

  前不久,教育部发文“赋予”班主任教师的“批评权”,引来热议。其背景之一,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不信任老师,不相信老师会基于对孩子好的出发点而教育孩子,反过来担心老师的教育会伤害孩子。而为了让老师能对自己的孩子好一点,节日送礼就成了一种“必要”的“情感沟通”。

  有人认为,针对节日送礼现象,需要加强师德建设,于是,有的中小学在教师节来临之前,主动发信给家长,劝说家长不要送礼。可是,这种劝说,在一些家长看来,却成了暗示和提醒——教师节到了,是该考虑送礼的时候了。

  建立家校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增加教师职业本身的荣誉感、崇高感,而前提是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直白地说,就是教师的生活待遇。离开待遇来谈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与社会地位,是苍白无力的。去年教师节前夕,8位中小学基层教师受温家宝总理之邀到中南海做客,并进行座谈,其中,总理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的待遇。今年教师节前夕,9月4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他在组织召开座谈会时说,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国家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在一些家长看来,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很难安心教学,因此,在教师一方,收礼成为提高收入的“手段”,在家长看来,送礼则可以促进教师安心教学。

  另一方面,要真正发挥教师委员会与家长委员会在中小学办学中的作用。家校之间的不信任,与权利表达机制不健全、沟通机制不畅密切相关。就教师节送礼而言,如果学校有家长委员会,统一家长的意见,并参与对教师的评价,监督教师的违规行为,那么,单个家长就不会对不送礼的后果感到焦虑;如果有教师委员会,就可以监督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约束教师的道德规范,也就能有效遏止教师向家长“暗示”的不良风气。其实,近年来的师生关系恶化,也是因为中小学之中,没有维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权利的机构,教师感觉自己没有教育自主权,是教育中的“弱者”,而受教育者感觉自己也没有平等的权利,也认为自己是教育中的弱者,大家都觉得很委屈。只有当各自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良性的关系才能得以构建。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也一直是教师待遇、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等问题老话重提之时,我们希望,教师节能真正成为教师快乐的节日,而不要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争议声所困扰——这取决于教育外部环境(教育投入)的改善,更需要教育内部的管理制度改革。(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教师节 送礼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