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汤劲松:奢侈品消费大增为何让人感觉别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1日07:53  重庆时报

  作者:汤劲松

  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七个月,宝马、奥迪等汽车品牌在全球销量同比下降的同时,在华销量却逆向大幅增长。除此之外,在金融危机使欧美日奢华品牌需求普遍萎缩时,中国奢华品市场却依然向好,甚至有媒体称中国人消费奢侈品的“风头盖过阿拉伯王室”。

  奢侈品消费这个老话题,总能引来公众关注。于普通人而言,很多时候,消费奢侈品,多是一种感性行为,是为了证明生活存在着的乐趣;于“先富阶层”而言,奢侈品消费带给他们的快乐,持续时间就没有那么长了。而普通人和富有人群的奢侈品消费次数,与两者的个体数量正好相反。奢侈品消费行为惹来一些争议,也属情理之中。

  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都预测中国会最早走出经济寒冬,他们的一大理论依据是,中国拥有巨量消费者,消费刺激生产,生产带动经济。扩大消费走出经济危机,也是成功带领美国走出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罗斯福总统所采用的办法。富人的奢侈品消费固然不是扩大消费的主力军,但其强大的消费能力,在“世界是平的”的语境下,对缓解经济危机,不无裨益。从这个角度看,富人奢侈品消费,并无多少可质疑之处。由此,中国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称号,也算得上是个利好消息。

  但事情往往没有这样简单。和前些日子中国GDP总量将“超日赶美”的好消息并没有赢得公众掌声一样,“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的称号,也没能让民众感到自豪。让这个好消息打了折扣的原因是: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的世界排名仍在百位之外。众所周知,人均国民收入是衡量该国民众实际购买力和生活水准的标尺。在奢侈品消费国排行榜上,我们却跑在人均国民收入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的前面,这份殊荣,很大程度上对普通民众更像是一次不良刺激。

  不但如此,这个代表着荣誉的花环还有些扎手。它还触及到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贫富悬殊越来越大。虽然我国一直很谨慎地公布基尼系数,但其已远远超过国际通常标准的警戒线,则是社会共识。而且,这个衡量国内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数据,还在逐年增长。这也是中国成为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的一大隐忧。

  公众对这份荣誉不感冒,还有更为复杂的原因。前些时间,房产商王石说:“现在不行贿成过街老鼠,行贿反而成英雄。”这其实指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为数不少的商人,其财富积累过程,经不起商业伦理的检视。其二,有行贿者,必有受贿者;行贿者众,受贿者也不会在少数。这说明部分官员的钱袋子,也不干净。偏偏这两种人,往往又是奢侈品的忠实拥趸———温州贪官戴国森因拥有大量LV包而获名“戴包包”就是一例。

  近年来,公众的创富激情被激活,是他们创造出了巨量的社会财富。只是,公众却没能通过更合理的分配获得应有的回报。在以上几种情势下,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这个花环的“荆棘”含量,无形中增加了许多。

  按理说,只要其收入和消费行为合法,奢侈品消费就只是无可厚非的个人行为。所以,我们更应在一个健康的消费文化中,进行奢侈品消费。同时,也要去除掉以炫富为表象的消费主义,还要尽可能消灭其生长的土壤———比如,不允许出现“戴包包”这类奢侈品消费者。如此,民众才会觉得“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名副其实,并认同它带来的荣誉感。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 奢侈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