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短房
东坡的诗句写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在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国家,凭借着俯拾皆是的大把机遇,和所受到的良好教育、所积累的不俗履历,70后、80后乃至90后的人们,不仅获得了个人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富足,还为自己可置身于一个大时代、亲手参与造就一番大事业,而感到莫大的满足和自豪。
如果趁着他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当儿,乘兴问一个颇“老土”的问题:今天的一切,从哪里来?这些自信满满的青年人、准青年人会本能地回答“当然是靠自己,靠99%的勤奋和1%的机遇”,他们中许多人还会提到国家的培养,甚至信仰的力量。
那么,还有呢?
还有?还有什么?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说自己站在了科学的最高峰,那么只不过因为站在巨人的肩头而已,他所说的巨人,就是科学界无数的先贤前辈。那么,取得不俗成就、过上富足生活的中国年轻一代,又站在了哪一位巨人的肩头?
是我们的父辈。
今年的年轻人或许会嘲笑父辈们因营养欠缺而矮小瘦削的身材,会不屑他们因经验不足而走过的坎坷和弯路,但不应忘记,正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艰苦奋斗,新中国才能从一片废墟中拔地而起,在近乎封闭的环境和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一整套近代轻、重工业的完整体系,才能依靠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更不应忘记,正是因为父辈们一次又一次地踏坎坷,走弯路,爬起来跌倒,跌倒又爬起来,才能从泥泞荆棘中,摸索出一条又一条通往成功的坦途。当我们穿着父辈们亲手缝制的鞋袜,踏上他们用血汗开辟的坦途时,能因自己今天的风驰电掣、一日千里,而轻视父辈的心血汗水,甚至嘲笑他们的胼手胝足?
正是父辈们从一次次教训中得出经验,在痛定思痛后制定出改革开放的框架,才为儿孙们搭就了可以大显身手的擂台;正是父辈们在感悟切肤之痛后,总结出“再穷不能穷教育”、“最宝贵的是人才”,才为后辈们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更好条件,和人才竞争的更合理机制,可以说,没有父辈的摸索、反思和行动,就不会有今天国家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更不会有新一代人的价值实现和个人满足。
有些年轻人会嘲笑父辈的省吃俭用,甚至引用现代经济学理论,证明他们的做法,实际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当代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正是父辈们在看似“不科学”的高积累、低分配体制下、在省吃俭用中悄然打下,父辈们用一两代人的无言牺牲,为儿孙们开辟了一块数代人受用不尽的肥沃福田。他们更忽略了,正是父辈们的省吃俭用,才确保下一代人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年代衣食无忧,得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新时代的建设,投入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没有父辈的瘦损,又何来儿孙的丰润?
临万仞楼,穷千里目,的确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但70、80、90后的朋友们在心旷神怡之际,切莫忘记了父辈的努力与成就,切莫忘记了,自己之所以高瞻远瞩,只不过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