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涤明:行政化致大学腐败似是而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1日07:59  新华网

  作者:马涤明

  武大的干部腐败“地震”引发舆论热议,联系近年高校领导频频落马现象,有观点认为,大学腐败与其行政化体制有关。“有行政化的大学,有长官意志控制下的大学,大楼自然遍地盖起来,大学的管理者腐败的机会就会增多;包括工程招标和发包等权力,都集中在少数大学领导手中,他们手中的权力大又得不到有效监督,腐败便如囊中之物。”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值得商榷。大学腐败固然与行政化有关,但是“去行政化”能否药到病除,却很难说。

  首先,大学腐败是社会上各种腐败的一部分,大环境决定小气候,“行政化”不过是腐败得以实现的种种途径之一而已。有观点说,“如果大学实行民主管理,教授治校,高校的管理遵循学术规律,首先大学就可能摒弃‘大楼思维’,少建许多大楼,高校领导腐败机率就下降许多”。这种观点太过片面、天真。民主管理并不是说决策掌握在更多的人手中或“教授治校”就实现“民主”了,而是权力如何实现与运行的问题。集体腐败、整个班子烂掉的现象并不少见,原因是“集体决策”未必就能有效抵御集团利益的问题。问题的关键不是多少人决策,而是决策程序是否受控于有效监督之下。同理,如果问题出在“权力”上,那么解决的办法就不是“ 教授治校”或什么人掌权的问题。太多的“教授潜规则学生”的案例告诉我们,“教授”同样是靠不住的。

  至于说“少建许多大楼腐败几率就下降”,这就离探究问题的本质更远了。大学在招生录取、办班收费、学术研究等方面都有潜规则,而不只是“建大楼”;问题的本质是有无腐败的气候与土壤,而不是这种气候与土壤下长出了什么样的腐败果实。

  其次,我们关注的重点,究竟是“腐败”还是“大学腐败”?各个领域都难逃腐败气候污染的情况下,大学腐败问题能否通过诸如“去行政化”的办法率先单独突围?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肯定不那么简单,那么大学腐败是不是根源于“行政化”,“去行政化”能否有效解决大学腐败问题,我们不宜轻易抛出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毕竟腐败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大学。因此,把“大学腐败”作为一个单独题目研究,或说解决了什么什么问题就抓住了根源、腐败几率就下降许多,可能不大现实。大学腐败也好,小学腐败也罢,都是大气候中的一部分,而大学“建大楼腐败”,不过是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高发现象的表现之一罢了。与其探究什么“化”导致大学腐败,都不如强化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治理、完善招投标机制,更有针对性。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武汉大学 腐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