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洪波:奥巴马和平奖争议后面有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1日08:17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刘洪波

  诺贝尔奖委员会把和平奖授予了奥巴马,争议大起。有报道说,网络上不赞成的占到了八成。不过,各国官方回应还是以祝贺为多。不管争议有多大,至少谜底揭晓,可以让人暂时地安心了。仰望的、担心的,都可以再待来年。

  在所有诺贝尔奖项中,和平奖甚至比文学奖更加容易陷入是非之争。文学奖被认为“预设立场”,毕竟写作作为一种个人权利是无人可以否认的,而“文无第一”,也足以使得奖者是不是写得最好变成一个无意义的问题。和平奖的“预设立场”,就不是被认为的问题,而是明白无误的,和平本身就是一个价值。

  没有人反对和平,但怎样才算是致力于和平、有益于和平,经常有不同看法。同一个行动,你说是有益于和平,他说是破坏;同一个局面,你说协商有益于和平,他说打仗才能够捍卫和平。铸剑为犁,够不容易了吧,即使这样的人,也未必就无所争议。以色列人拉宾、佩雷斯和巴勒斯坦人阿拉法特分享 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是被普遍接受的,但在诺贝尔委员会内部,就有委员因反对阿拉法特获奖而愤然去职。

  我并不赞同价值相对主义。我想,在和平与暴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野。和平既是一种良好的状态,也是一种美好的价值,它并不意味着人应当放弃自己的信仰和权利,而是鼓励人们用和平的方式去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权利。暴力,仅仅用于制止一个先在的暴力,并且保持适宜的程度,才是道德上允许的,即便如此,道德上的允许仍然带有无可奈何的属性,因为暴力总归是人道的挫折。

  不过,这些想法未必符合别人的想法。即使在理性的范畴之内,工具理性是有标尺的,而价值理性则未必有共同的标尺,你无法征服另一个大脑,只能尽可能说服,极端状态下,价值之间可能无可通约。而价值还不只是局限于理性的范畴,这一点已有太多的后现代思想家在反思启蒙的过程中夸张或者严肃地讨论过,人的情感、瞬间反应、即时生活、或然性、非理性等等,并非只有被排斥的命运。

  应该看到,奥巴马获和平奖的争议,主要不是价值层面,而在于行动方面。这意味着人们对奥巴马所主张的那些价值还是认可的,只是质疑他到底已经做了多少,因为这关系到诺贝尔奖到底是要奖励卓有成效的行为,奖励长期不懈的努力,还是奖励一种短时间内的理念宣示。这里面有值得欣慰的一面,那就是无核武世界、对话谈判、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承担责任、按照世界多数人的价值观去展开外交行动等等,基本没有人表示反对。这是和平价值传播与和平共识扩大的一个表现。

  奥巴马确实只是在不断地表示,还很难说做了什么,因此,他获奖是否令人信服是个问题。不过,这涉及到的只是诺贝尔委员会是否选非得人,诺贝尔奖能在多大程度上被人认可,也就是说,这只是诺贝尔奖本身的问题。而问题有多大,视你看这个奖有多重而定,毕竟那不是一个“民主选举”,而是一个委员会的决定。如果这个奖违背了它的传统,那也只是它自身要怎样在今后回归传统的问题。委员会的全权,意味着它要对奖的声誉、传统等负全责,而世人将有权对这个奖的分量作出评定。你可能不赞成颁奖给一个“夸夸其谈的家伙”,但你不会因为这样颁奖,就选择去做一个夸夸其谈的人,所以哪怕奖不得其人也未必就助长夸夸其谈的风气。

  诺贝尔和平奖争议多有,它甚至有时被视为阴谋,有时被视为儿戏;有人质疑一次授奖只是针对是否奖得其所,有人则往往否定世界上有公认的价值。这一次,至少像无核武世界这样的理念,即使有人说那是梦想,很难做到,但还没有听到谁说这是“邪恶的论调”,“麻痹世界人民”等等,这还是不错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奥巴马 诺贝尔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