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四倍: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是过度包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3日10:35  燕赵都市报

  作者:朱四倍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称:“中国高校按科技论文数排序,自2004年以来,科研能力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在学术腐败和抄袭丑闻层出不穷的背景下,高校的论文数和科研能力之间的关系,再次成争议话题。(《成都商报》10月12日)

  按科技论文数排序,我国自2004年以来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论文数排在世界前四位的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但是,用这样的数字来推理,在逻辑上是一种背谬,也缺乏说服力。

  用论文发表数量来证明科研能力的高低,不是说不行,关键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论文数量和质量、影响成正比关系。“目前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之所以产生疑问,在于没有正视论文数量背后的我国学术已经产业化。长期以来,抄袭、拼凑、学术泡沫和学术交易在学术界和知识界严重泛滥,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由此带来的不是学术繁荣,而是学术大跃进、学术市场化和产业化。有人明确指出,我国每年发表论文十几万篇、专著近万部,但其中90%没有什么创新,只是东抄西凑。当下,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逐步衍变为可以用金钱直接置换的东西,变成了如同工厂批量生产的商品或者用化肥催生出的蔬菜,引发了“学术大跃进”现象。如此以来的论文数量能成为科研能力的衡量标准吗?

  另外,学术研究中的“GDP崇拜”现象也应重视——— 重量不重质,科研被量化成项目的数量多少和经费多少,论文看的也主要是发表的数量。其实,很多知名学者的一生其实著述并不多。法国研究体细胞克隆兔的研究组在克隆兔诞生前6年的艰苦工作中,从事基础研究的主要科学家没有发表一篇医学论文,而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的《真理和方法》,尽管对我国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该书是在他60岁那年出版的。这些在“学术GDP”下,是可以想像的吗?“目前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还忽视了一种可怕的事实,那就是学术腐败和学风浮躁对“论文”的侵蚀和破坏。

  笔者以为,用论文数量来证明“目前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是浅薄的,也是一种变相的“过度包装”和“自我贴金”。更要命的是,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将无法找到学术产业化的救治之路,相反,会掉入了自我设置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因此,应警惕这种用论文数量证明科研能力的“过度包装”现象。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校科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