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志疆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发出通知,部署开展全国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工作,重点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取消借读费、公办高中“三限”等政策落实情况,高校扩大范围收取研究生学费,学校以改制、中外合作办学为名乱收费,学校违反自愿原则和非营利原则,强制收取服务性收费、代收费等行为开展检查。(10月12日《法制晚报》)
教育乱收费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热点话题之一,与医疗、住房并列为三大民生问题。问题由来已久,但因此而判定教育部对此毫无作为似乎也有点不公平———过去的20年间,教育部制定了300余份禁止乱收费的文件。不过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这20年间,不仅大学学费上涨了25倍,就连中学,乃至小学的学杂费也正在成为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之重。一边是声色俱厉的严令禁止,一边是教育乱收费的一路“高歌猛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针对乱收费现象,教育部部长周济一针见血地说: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投入不够。政府投入不足的确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但也并非所有的学校都面临经费紧张的困境。我国的教育经费本来就倾向于大学,而大学内部又更多地倾向于重点大学。2003年18所中央部属高校违规乱收费黑榜涉及费用8.68亿元,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北师大等名校赫然在列。当这些重点大学也在乱收费的时候,难道也是因为投入不足吗?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是政府的责任,而加强日常管理、优化教育资源、均衡学校发展则是教育部应尽的职责。如果堵塞不住学校管理中的黑洞,无论再多的经费投入也将会流失殆尽,而乱收费的黑手还是会伸向老百姓的口袋。讨伐择校费的声音越来越强,教育部出面表明立场: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弊病日益明显,教育部立刻澄清:一贯反对。这些现象的出现并非朝夕之功,主管部门早干什么去了?实际上,就连此次大张旗鼓的专项检查,也是由国家发改委出面牵头,而不是主管部门。这样的结果难道不值得深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