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波:珍惜每一个挽救公信力的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2日14:16   长江商报

  作者:长江商报评论员黄波

  上海浦东“10·14”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交通行政执法一事,因车主孙中界断指自证清白引起了各界关注和争议。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求,浦东新区责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全面核查,市交通执法总队参与了对执法行为和相关材料的核查工作。现在结果出来了,10月20日新区政府表示,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执法部门适用法律正确,取证手段并无不当,不存在所谓的“倒钩”执法问题。

  调查结果一出,舆论一片哗然。“钓鱼执法”另一当事人张军的代理律师郝劲松直言,该调查结果“非常草率”,官方声明“不负责任”。(10月21日《广州日报》)

  律师是利益相关方,质疑也许可以视为自然的反应。但网民呢?相信这个调查结果的又有多少?对调查结果普遍的质疑说明了什么?

  这不是什么仇官,也谈不上什么对权力本能的不信任,关键在于我们的调查的确太粗疏了一点。比如,为什么不邀请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调查?调查详细过程公开了没有?作为唯一证人的“乘客”,其身份、职业是否应该公布?执法部门说是设卡检查时初步认定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那当天一共拦截、检查了多少车辆?是所有车都例行检查,还是“针对性”地只查了孙中界……种种疑问,其实都只是从常情常理而来,心智稍稍正常的人就能轻易领会,为什么我们大动干戈组织起来的调查人员,就没有想到呢?“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正当”云云,当初执法部门就曾这般振振有词过,现在调查结果再重复一下,意义何在?这是调查,还是背书?

  公民和权力发生碰撞、冲突,自觉权利受损,无论他们是诉诸媒体,还是申请行政复议,乃至走上法庭,都无异于表明,他们对在现行秩序下找到申诉的渠道,找到证明清白、挽回权利的机会,尚不失信心,那个叫“公信力”的东西,在公民那里,还自有其权威。所以,一些基层部门在利益的驱使下大搞“钓鱼执法”,虽然让人心寒,但对整个社会秩序而言还没有致命的威胁,因为我们还可以矫正,还有挽救公信力的机会。从孙中界事件看,上海市政府无疑是珍惜这样的机会的,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责令彻查,然而我们不能不说,负责调查的部门辜负了这样的机会,它们不但没有挽救公信力,相反却以一个严重缺乏技术含量的调查结果,将公信力摆在了一个更加尴尬的位置。

  越过孙中界事件,我们不得不提及这样一种现象:在公信力受到质疑,但并未全部坍塌,完全可以挽救的时候,有些地方和部门似乎已经习惯于落井下石。稍远的如“欺实码”就不说了,仅近期就有:河北武安的教育局长离职前夜签发上百调令,一个匆匆抛出来的调查结果声称“并无权钱交易行为”;不止一位资深跳水教练、裁判揭出金牌内定的黑幕,第二天就以“没有根据”一语带过……

  请珍惜每一个挽救公信力的机会!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钓鱼执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