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薛世君:不能让网络成恶意诽谤帮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5日04:07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薛世君

  如果说杨某是这起“艾滋女”事件的始作俑者,那么,缺乏规制和监管的网络就是这起事件的帮凶:绯闻比新闻受关注,恶搞比经典更流行,无聊比一本正经有市场。

  近来引起轩然大波的“艾滋女”事件跌宕至今,总算还了闫德利一个清白。昨日,保定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通报了案件进展:10月21日,容城县公安局将“艾滋女”事件的始作俑者杨某抓获,并以涉嫌诽谤罪将其刑事拘留。

  不法分子落网,真相大白。在经历了一个多星期的命运捉弄之后,对不法分子的惩处和可能获得的精神赔偿能否抚平闫德利及其家人心头的伤痕我们不得而知,在这起被证实为网络闹剧的事件中,我们却可以清晰地看到,网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算不上光彩。

  尽管杨某也曾在容城散发不雅印刷品,但追寻这件事的轨迹,不难发现其“发迹”于那次“艾滋女”博客曝光数百性接触者手机号码,并躁动一时。艾滋女、艳照、视频、性关系,这些明显带有网络印记的词汇让此事的传播在网络上畅通无阻,一夜之间遍布网络,大行其道。

  先是杨某假借闫德利之名进行的所谓“艾滋女公布279名曾与她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的手机号码”的博文发布,再是网络上如获至宝似的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流言飞语甚嚣尘上,闫德利一时竟成为千夫所指。不管这起闹剧因何而起,单单在此事中“发挥”的无障碍恶意炒作平台和无监管传播状态,以及“如火如荼”的流言飞语,就足以让我们认清,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说杨某是这起“艾滋女”事件的始作俑者,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缺乏规制和监管的网络就是这起事件的帮凶。

  诚然,网络是个伟大的工具,但也瑕瑜互现。一方面,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便利,海量信息、虚拟世界、网络民意、网络舆论……可谓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网络又是泥沙俱下,往往“青睐”一些噱头性信息,绯闻比新闻受关注,恶搞比经典更流行,无聊比一本正经有市场,“网上通缉令”肆意左突右冲,“人肉搜索”几乎无所不能,“网络暴力”更是屡见不鲜。比如,“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在网上成了“冤假错案”、网民在“贾君鹏”事件中被幕后推手玩弄于股掌之间,如今,无辜少女又在“艾滋女”事件中被恶意诽谤侮蔑……

  根据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字显示,目前国内大多数网民上网活动比较单一,网络在他们手中多是一种接发信息、恶搞成风、沉溺游戏的工具,网络使用呈现“泛娱乐化”的特点。大多数网民上网以娱乐为主,上网搜索奇闻怪事、下载盗版影视作品、沉溺网络游戏、“灌水”甚至发布虚假信息……而网络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几乎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于电子商务、即时通讯、虚拟企业、电子货币等广泛用途,显然,网络被选择性地“窄化”使用了。

  网络“泛娱乐化”,再加上缺乏规制和监管,“网络飙车”也就在所难免,“人肉搜索”、“网络暴力”、利用网络诽谤和造谣等现象也就层出不穷了,只是,闫德利不幸地成为了网络闹剧的又一个受害者和牺牲品。可以想见,如果任由网络如此信马由缰,如此过度地“泛娱乐化”,谁又能保证闫德利会是最后一个牺牲品呢?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艾滋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