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元龙:网络曝光反腐的幻觉与价值

  作者:成都商报评论员张元龙

  公众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网络曝光”名列第一,大大超过“举报”和“信访”。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上周进行了一项调查,这样的结果既在情理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拜信息科技发展所赐,利用网络作为反腐工具,这是时代的必然。目前,从中纪委到各基层司法部门,网络举报网站和邮箱几乎都已经“武装“到位。今年出版的《中共党建辞典》专门收录了“网络反腐”词条。但是,网络反腐与网络曝光反腐两者明显概念不同。网络曝光反腐是网络反腐中一种尖锐甚至无序的手段,喧嚣而嘈杂。

  尽管有周久耕事件等个案振奋人心,但实际上,如果不能成为舆论热点,成为公众关注的事件,网络曝光反腐的效果并不能令人乐观。一定要让一件事情“搞大”引起轰动,引起舆论关注,是网络曝光反腐的惯常做法,客观上附带有容易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不良效果,所以是一把“双刃剑”。但客观现实清楚地表明,网上不少论坛充斥着曝光腐败的帖子,而真正引起关注并获得解决的却不多。公众首选通过网络曝光的渠道反腐,除了网络本身具有的方便、快捷外,恐怕不过是前些年“有事情找媒体”习惯性思维的影响的结果,挟舆论之威寻找“青天大老爷”,依然脱不开媒体反腐的传统路径依赖。

  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本身并不能代替司法部门。其本身的局限性注定了,过分热衷于网络曝光反腐与过度依赖媒体曝光一样,是法治还不够完善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那些首选网络曝光反腐的人,与中央电视台东门外排着队找记者反映腐败问题者的认知差不多,有一种相同的无奈和对媒体万能的幻觉。

  可是,从公民表达的角度看,人们对网络曝光腐败的超级热衷,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的信息渠道经历了从大喇叭到互联网的巨大跨越。从“早请示晚汇报”,到互联网上曝光,真正令人欣喜。从政治伦理的角度,有信息即权力的说法,互联网使中国公民的表达权有了实实在在的落实。网络曝光反腐,是民众主动监督,草根的声音有了议程设置的可能,这或许是人们热衷于网络曝光反腐的最大价值所在。

  托克维尔曾指出:一个强大的、活跃的和警觉的公民社会,是制约国家权力、防范政治腐败的有力屏障。网络曝光反腐成为公众首选,还说明反腐治理结构的时代演变,社会与公民逐渐成为反腐治理结构中不可忽视的角色。有了“人肉搜索”的穷追猛打,网络时代才有了“全民监督”看上去很美的反腐新格局。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网络 反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