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妍:以制度防线防止大学生救人悲剧重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0日10:44  重庆时报

  作者:李妍

  在长江边搭起人梯勇救两名落水儿童,其中三人却不幸遇难的一群湖北大学生,近日感动了整个中国。随着三名遇难大学生被追授荣誉称号,荆州数万市民为其送行之后,救人现场的真相却也逐渐浮出水面:大学生救人落水后,岸边同学曾跪求距离落水处不到5米的渔船救人。船主却说,活人不救,只捞尸体,白天每人1.2万元,晚上1.8万,一手给钱一手捞人。(10月29日《新京报》)

  一边是大学生为救他人,即使不会游泳也要毅然相助,一边是渔船主为一己私利,即使深谙水性也只自顾金钱。5米的距离,相隔的却是如此迥异的人性道德,人们痛惜,更对如此不堪的救人真相深感愤怒与震惊。而在此之前,人们在感慨这群90后大学生带给我们的道德触动的同时,也只是从大学生自我选择的维度解读他们的行为。比如这场“用生命换取生命”的救人方式是否值得,比如大学生们是否应加强自救的训练以求自我保全。

  不再在宏大的英雄主义叙事下,单纯地讴歌和感动于英雄行为的公众,作为更尊重个体生命的人,审视着英雄作为个体价值的生命存在,反思着生命逝去之重。却独独没有想到,在那样危急的时刻,这群仍然稚嫩的年轻人是否有足够的力量,能寻得他人与自我的两全;是否正是那些周边可借助之力的缺失,才最终导致了这场英雄逝去的悲剧。

  “活人不救,只捞死人”,这是靠打捞尸体牟取暴利的船主的逻辑。“救人不是义务,他坚持不救,政府也没办法。我们主要职责还是巡逻治安。”这也是离事发地不远的水上派出所的说辞。在这场救人与被救的事件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年轻大学生与年老冬泳者的身影,而常驻水边的船夫与肩负着水上安全之责的相关部门,竟都在救人行动中诡异地“消失”了。

  在很多人看来,不仅见死不救甚至还漫天要价的渔船主,确乎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因为只要“能有人给我们扔几个救生圈,就不会有人牺牲”,近在咫尺的渔船主可以做到,却为了暴利而宁捞尸体不肯救人,这些人理应受到道德的挞伐。只是,反观大学生落水之地的现实,这个早就被当地人称为“美丽杀手”的水湾,尽管每年都会发生五六起淹死人的血淋淋的溺水悲剧,但该地除了树立一块不太醒目的警示牌外,就只剩下宣传部门保留的空洞无望的死亡数据。以致该地域频发的溺水事件,滋生出了以打捞尸体为职业的民间暴利打捞队,却仍不见政府建立相应的水上搜救队,甚至临近的水上派出所也因为所谓的年龄、人员数量等原因,表示其主要职责只停留在“巡逻治安”这一表层。

  当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高危之地,只能依靠一群冬泳队退休老人来救济时,悲剧的重复发生便成为一种必然。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遇难的悲剧,就不止映衬出船夫的冷漠,更映照出当地政府安全防护的制度缺位。当人们从各种角度思考审度这场救人英雄的悲剧时,是否也应该想到,我们有没有在平日就对生命有足够的尊重,有没有从每起死亡的悲剧中汲取生命的教训,在一些本可避免危险的地方设置生命的防护线,从而在危急时刻起到刚性的保护作用,而不是空让救人英雄之名成为那些逝者生命所不可承受之重。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大学生救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