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贵峰:按分数推荐上北大暴露的教育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08:00  燕赵都市报

  作者:张贵峰

  21日,重庆南开中学和巴蜀中学先后公布了校长实名推荐学生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的名单,入选的学生毫无意外都是最近几次考试中的前一两名,推荐俨然变成一场考试分数的大比拼。(《重庆晚报》11月22日)

  “非不能也,是不敢也!”南开中学校长宋璞感慨道,“从内心来讲,我也想推荐那些成绩差一点的,但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北大敢录吗?就算录取了,其他学生和家长没有意见吗?”而巴蜀中学校长傅唯泉则表示:“我个人的特别推荐权是留给那些偏才、怪才的,但是这一届高三学生中没有这样的人才,我们只能按考试分数来进行推荐。”

  意在灵活选拔、“不拘一格降人才”,软化过于僵硬的“唯分数是取”的现行高考制度的中学校长推荐制,到头来竟然演变成一个“不得不按分数推荐”的局面,这无疑极具讽刺意味。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这一校长推荐制实际上已经失败了。这一失败,不仅体现在北大和获得推荐权的中学校长们身上,也体现在那些被推荐学生身上。这正如报道指出的,“校长推荐的6名学生,个个都是考试场上数一数二的高手,就算不用校长推荐,也同样能考上北大”。为此,甚至有家长反对自己孩子被推荐———“一旦被推荐,就相当于提前锁定了高考志愿:在高考中只能填报北京大学。”

  校长诚惶诚恐诉苦“不得不”,学生甚至也不完全领情,这种“一地鸡毛”式的校长推荐制结果,见证或暴露了什么样的教育事实呢?我想,至少有这样两点———

  其一,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强势笼罩下,我们的中学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实际上早已失去了实行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的“推荐制”的基本土壤和环境条件。“素质教育”、“推荐制”,理论当然很好,但在实践中,却与我们的教育现实早已格格不入、难以兼容。不仅校长不敢,学生家长也不会当真去遵奉、执行。事实上,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此次入选北大推荐资格的39所中学,说白了其实都是清一色的应试教育名校——— 一方面,它们不仅善于培养并向大学贡献应试高手,另一方面,它们也同样善于层层搜罗、选拔应试高手,那么,对于这些以应试为安身立命基础的中学来说,除了“按分数”之外,还可能有什么其他的推荐标准吗?试想一下,在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长期应试训练、选拔之后,诸如吴晗、钱钟书这类偏才、怪才,是否还能幸存下来留给校长“推荐”呢?

  其二,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中学校长特别是那些所谓名校的中学校长,实际上还并不是真正可以独立对教育负责的权利主体,他们身上也不具备对这种责任负责的声誉和公信力,一句“不得不”、“不敢”已经道出了他们的处境和定位。也许,在许多人看来,校长应该是很有权的人,但这里所谓的“有权”,其实只是权力而非权利——— 前者是由行政权力衍生、下派而来的,而后者才是教育内在自生、进而自主自治的产物。显然,如何评价教育、考核和选拔学生,只能属于权利而非权力——— 如果非要交给权力,那结果只能是校长的官僚化,学生的应试化,“推荐不推荐”其实都无济于事。“按分数推荐上北大”,或许印证了现行环境下推荐制的不成功,但如果因此能将现行教育痼疾充分暴露出来,进而推动教育改革,我想,这一推荐制仍不失为不成功的成功。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学校长 实名推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