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龙生:齐齐哈尔水价掉头向下没有普遍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5日10:31  燕赵都市报

  作者:马龙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近日决定,从今年11月起,综合水价由今年初每吨4.2元调至3元,供水企业出现的亏空费用由齐齐哈尔市政府负担。据有关部门测算,这个“窟窿”每月在百万元左右。在全国许多地方不断传来“水价上调”消息的时候,齐齐哈尔此举自然迎来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人民日报》11月24日)

  在全国水价“涨”声一片的大背景下,齐齐哈尔不仅下调了水价,而且下调的幅度还不低。为什么会这样?从报道中披露的信息看,水价下调主要是因为砍掉了原水价中每吨1.2元的二次加压费。而这笔钱的之所以被免除,是因为以往各区各自为战建供水泵房,布局不合理,市里因此对二次加压泵站进行整合。而这样的整合,有望节约自来水的加压成本,其余亏空由政府承担。

  在水价的“上涨大合唱”中,各地众口一词的理由是供水亏损。但是齐齐哈尔的做法表明,供水的亏损,既不是一本纯粹的“企业账”,又有一定可控成本的潜力可挖。如果把这些主观能动因素无端排除,眼睛只盯着涨价一途,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深入地看,尽管我们不否认齐齐哈尔上述做法的积极意义,但是通过整合加压泵站到底能挖出多大潜力,地方财政能否长久支撑这个降幅,同样令人很难放心。因为各地普遍存在的城市供水深层次矛盾,在这个城市同样存在,局部的、改良意义上的种种努力,恐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城市供水的深层次问题,到底是什么呢?概括地说,是政府既想甩包袱、又怕出问题的两难困扰。近年来,为了减少或取消财政补贴,各地对供水企业或一卖了之,或包给社会出资人。但是由于供水影响面太大,又决定了其不可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完全放手,再加上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所以“市场化的改制”与“公益化的控制”在现实中往往进退失当,成本、价格的形成,往往也从不同角度引发太多的争议空间。仅以齐齐哈尔为例,公司进行了市场化改制,但水价不能由企业自定。政府在左右成本中的能量有多大,由此可见一班。

  围绕自来水涨价,所有争议的焦点,其实就是一个利益平衡问题。因此,要厘清其中的是是非非,就无法回避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城市供水到底应该循着公益化还是市场化的方向走,即使无法做到非此即彼,也应该明确,到底应该以公益来主导还是以市场来主导;二是政府和供水企业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供水保障、供水质量、供水成本到底谁来控制?谁来监督?政府调控与企业自主经营如何平衡?这些问题不解决,齐齐哈尔水价的“掉头向下”也就没有普遍意义。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齐齐哈尔 水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