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视:不要到了艾滋病日才想起艾滋病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30日13:39   央视新闻频道

  作者:央视评论员王志安

  12月1日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就此央视评论员王志在新闻直播间11点时段给于了评论。

  12月1号是世界艾滋病日,每年到这个时候,关于艾滋病的报道非常地多,社会上的宣传也非常多,但是人们好像对艾滋病的认识还是存在不足,您是怎么看的?

  王志安指出,每年到艾滋病日的时候,媒体的高度关注,还有社会各界的各种活动,这个无疑对全社会认识艾滋病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就在前不久,刘翔,成龙,一起做慈善晚会,募集捐款帮助艾滋病人,者都是值得称许的好事。但是,我们不能每年到了12月1号才想到艾滋病人,在平时的时候就应该更多地去关心他们。

  我们已经到了第22个艾滋病日了,但是到每年的时候,我基本上看到宣传的内容,仍然是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但是对于艾滋病人来说,哪些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似乎却没有多少推进,比如说,我们有些地方存在的艾滋孤儿的问题,他们的那些父母双亲可能由于得了艾滋病失去了生命,他们的亲属却没有人愿意赡养他们。比如说,艾滋病人做手术的问题,很多艾滋病的患者他们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等待一般疾病手术的过程,因为很多医生对他们歧视,导致他们没有机会去手术!

  今年的主题是普遍可及和人群,您是怎么看这个提法的?

  王志安认为,今年艾滋病日的主题,主要是为了让各国尽量消除针对艾滋病人歧视性的法律和条款,也包括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反对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刚才我们新闻里也讲到,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方案表明,中国社会对艾滋病人的歧视还非常严重。我的同事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们到艾滋病的患者那里去拍片子,现场有一些志愿者,但许多志愿者看到艾滋病患者,常常会紧张得发抖。他们原本想去安慰这些被社会遗忘的群体,没想到,他们的这种紧张,又制造了对艾滋病患者新的伤害。二十二年来,许多人都知道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但艾滋病的妖魔化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其实,目前医学的发展,艾滋病已经呈现慢性病的特征,只要治疗得当,血液中艾滋病病毒的数量,已经可以控制在检测不出来的水平,他们的生命也完全可以和一个普通人一样长。正常的交往,性行为,生育也都可以照常进行。但正如许多专业人士指出的那样,国内在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报道方面,很少有将艾滋病作为一种正常疾病的宣传,而是有意无意负载了防止性乱等许多社会化功能,从而加剧了艾滋病妖魔化的程度。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越是重视这种疾病,也就越是恐惧它。越是宣传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也就越是无法公开身份正常生活。

  所以,要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首先就是不要对艾滋病这种疾病进行妖魔化的宣传!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艾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