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导演卖“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3日12:29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大导演卖“拐”

  观众期待的是一位架势十足的大师吗?不是。观众的要求其实不高,首先是一个电影生产者要拿出起码的诚意和水准

  文 | 淡竹

  最近看了几部国产“大片”,发现中国的大导演们心思没用在做电影上,都改行卖“拐”了!

  张艺谋曾经如此解释《三枪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三枪》):“我自己其实想说的是某种不可控的命运感。”这话说得那么勉强,那么没有底气,恐怕都说不服自己。我们没在电影中看到什么“命运的不可控”,倒是深刻感觉到导演的不可控。

  高价买进的惊悚悬疑剧本,再加上“二人转”的嬉闹,像咖啡里面搅进了玉米碴子,怎么都觉得味不对。张导演这几年极力利用流行“元素”来拉拢观众:武侠、大腕、“二人转”,从《英雄》到《三枪》,从李连杰到“小沈阳”。但他却严重低估了观众的智商。

  让观众笑需要的是智慧。康德从主体心理感受出发,说喜剧是“一种紧张的期待突然归于消失”,而那些不男不女的夸张肉麻的表现,和拖沓累赘的台词争吵,只能让观众起一身鸡皮疙瘩。

  《三枪》中的很多桥段直接从“二人转”舞台演出中移植过来,甚至包括那句“这个真没有”––––央视春晚小品《不差钱》中的原话,整个电影就是一个加长版的“二人转”。电影制作之初,说不定内部有过这样的讨论:几个网络笑话和脑筋急转弯可以凑成一个小品,那么几个小品演员加上一个好莱坞的剧本怎么就不能凑成一个电影?

  可以看出,《三枪》中张导演很想向香港喜闹剧导演之王周星驰“致敬”,但他恐怕只学到了周星驰电影的“闹”,没有学到“喜”。周星驰喜闹之中还有坚持和信念。而《三枪》中,当孙红雷被闫妮一枪打死露出奇怪的笑容时,演员们集体跳起了舞,剧场内亮起了灯,观众都面面相觑,“这就算完了?”

  真完了。

  难怪韩寒写博客说,对于《三枪》给出的分数是1分,认为“这是一部比较适合在三线城市的县城里播放的电影”;而洪晃则直言《三枪》内容与昂贵的票价不成正比,应该卖十元一场。

  而事实是,不少院线都给《三枪》标出了最高票价,出品方对票房信心十足,电影院里这几天的场景则是人满为患。

  这么多的观众愿意花钱到电影院看《三枪》,是对曾经有过诸多佳作的张导演抱有信任和期待––––不过,张导演本人却似乎对这些期待并不买账。他反复强调,“我没把自己当回事”,“从来没想过要当一位任重道远的电影大师”。观众期待的是一位架势十足的大师吗?不是。观众的要求其实不高,首先是一个电影生产者要拿出起码的诚意和水准。低调与谦虚固然是美德,不过,一位执导了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一位拥有社会赋予的巨额“无形资产”的艺术工作者,面对观众扑面而来的期待,至少不能用一句“尝试不同类型的电影”就轻松闪身而过。

  固然,大导演还有不少“无形资产”––––据说价值4亿––––可以消费,有些观众也可能很“健忘”,下一次仍然蜂拥而至。但是别忘了,卖拐也不过是卖完了拐杖卖轮椅,对于观众的信任和期待,“有多少爱可以胡来”?

  当然,导演们要把“拐”卖出去,没人吆喝是不成的,这个角色向来由媒体充当。圈内潜规则,大凡电影首映式、大小新闻发布会,甚至包括影评人观影,几乎都有红包可拿。因此才能看见某大片公映前后主创人员不厌其烦地阐释“创作感受”,同时不忘了来一点“小花边”。更有号称国内一流媒体的某些大报刊、电视台、门户网站,长篇累牍而又不知所云地蜂拥报道。所以张导演才有机会说“我其实想说不可控的命运感”。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华裔导演李安在《色戒》上映前,曾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而躲在房间里大哭。但我们这儿的大导演们只会偷着乐,因为这次,“拐”又卖出去了!

  你们就继续“忽悠”吧!■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