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守愚
一代枭雄曹操(155—220),据说是盗墓专家,死后也设七十二疑冢,以防被盗。不料在己丑年冬,河南安阳爆出新闻,曹操墓高陵被“盗”。古人最恨盗墓,即使在今天的乡下,掘人祖坟是最无耻的事情,而祖坟被人掘则是莫大耻辱。有不少专家认为此墓是曹操墓,也有一些专家提出质疑。出差回长沙后,我才知道这一消息。查看新闻报道的出土实物后,我认为安阳“曹操墓”暂无确凿铁证判定为真曹操墓,或者说,判定为真曹操墓缺少确凿的铁证。
一切只看证据,如同法官断案。胡适给刘修业的信中说:“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分话。有七分证据,只可说七分话,不可说八分话,更不可说十分话。”胡适曾多次对罗尔纲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三分证据说三分话。”从目前出土材料看来,要确证此墓主人是曹操,没取得一个铁证。
此墓没有哀册与墓志铭等铁证,仅凭“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及墓室内一男二女尸骨等所谓的六大非直接证据,难以断定就是曹操墓。此外,所谓刻有“魏武王”的材料是从盗墓者手中追回,来源就不可靠,在为经科学鉴定之前,不能作为铁证使用。是否真为魏晋时期碑刻风格的刻字,是否为仿刻,还需要书法专家、碑刻专家鉴定。说男性尸骨为60岁左右,经过了严格程序的科学鉴定?传说曹操短小精悍,可在这男性尸骨上找到证据?
有人认为,应当提取男性遗骨的DNA与曹姓后人对比来做鉴定,更是天方夜谭。假如自称为曹操的后人,又要靠什么证据来证明其真是曹操的后人?假如真有纯正的曹操血统的后人,绝对没有偷人、借种之类,经过将近1800年长的历史了,其DNA能否作为鉴定依据?所以,提取“曹操墓”男性遗骨DNA与所谓曹姓后人对比鉴定,不仅在程序根本不可能,而且也得不出科学依据。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月下葬,谥号武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这一年的十月,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追尊曹操曰武皇帝,庙号太祖。那么,所谓“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之类是真的,则又与曹操生前未称帝难合。对铭文的断句与解释,也比较麻烦。断作“魏武。王常。所用”?还是“魏武王。常所用”?“常所用”一句,在古代文献出现的几率不大。“常”字,作何解,释为“经常”?还是通作“尝”而释为“曾经”?都值得反复推敲。现在市场上的高仿假文物很多,假如为盗墓者有意“放药”而仿刻,我们岂不是在猜谜闹笑话?前不久,西北大学检测从长沙盗墓者手中收缴的“长沙王印”,发现“长沙王印”金钮龟印中含有电解金成分。据消息称,电解技术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80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制作出世界上第一个电池后,才始有电解金面世。电解金的历史距今不过200年。那么,此“长沙王印”为意“放药”而仿刻。
另一个魏武王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姚襄。姚襄(321—357),字景国。羌人。姚弋仲的第五子,也是后秦开国皇帝姚苌之兄。前秦永兴元年(357)五月,二十七岁的姚襄谋取关中,与前秦军交战时被杀。后秦白雀元年(384)姚苌称帝,追封姚襄为魏武王。史书记载,后秦两帝葬在高陵(今陕西高陵县境内),而姚襄葬在何处待考。
阴阳易位,时势乖迁,是非成败转头空,死曹操肯定没料到有今天的这一处戏。既然安阳“曹操墓”暂无确凿铁证判定为真曹操墓,那么当前还是以“待考”、“存疑”为好!不管怎么样,我们治学要严谨,切忌为名利所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