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灵敏
2009年是在金融危机中开始的,这使得经济刺激计划成为2009年绝对的焦点话题。欧美国家的捉襟见肘和新兴国家的崭露头角,引发了一场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G+X”成为解读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密码”:中国跻身G2,“中美国”风行一时,G20取代G8成为全球议事中心,“金砖四国”首次召开峰会广受瞩目,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份额得以提高。
到了2009年下半年,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开始在全球蔓延。中国“保八”强力拉动全球经济,主要发达国家GDP基本停止下降,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在今年实现止跌反弹,全球货物出口、主要股市等出现反弹。乐观者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一些国家正逐步开始退出经济刺激战略。但迪拜危机和其他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使得经济危机注定将在来年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吃掉富人!”G20峰会前夜,伦敦的一些示威者打出了这样的标语;在美国,AIG奖金风波发生后,舆论一片挞伐,国会通过决议案要抽取90%的重税,奥巴马也亲上火线抨击。一封恐吓信扬言要以“钢琴弦勒颈”的方式处决AIG员工及其家人。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但重创了全球经济,也引发了对银行业的反感,甚至出现了对民主和自由市场理念的质疑和反思。在一些人看来,民主和市场经济既然未能使美国和欧洲避免危机,那么,专制和计划经济也未尝不好;政府救市的行为证明,亚当·斯密所谓的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其实根本不存在。于是,马克思的著作开始热销,“世界左转”的惊呼一浪高过一浪。
那么,民主的前途如何?自由市场终结了吗?资本主义被颠覆了吗?显然没有。
2009年1月20日,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正式上任,这位打着“改变”口号上台的总统,在过去一年里推出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救市计划,竭力推行庞大的医改计划,在埃及发表了对伊斯兰世界表达友好的演讲,并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梦想终归不是现实,“变革有难度”、“变革绝不容易”、“变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一日三变,显示出奥巴马无可奈何的心态。
阴霾未散的经济危机,艰难前行的医改,接连输掉的3场地方选举,使他的国内声望一再下跌。巴以和平进程仍停滞不前,与伊朗和俄罗斯开展新外交关系的愿景,也未取得多大实质成果。至于朝鲜,则执意发射了卫星,并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塔利班还是塔利班,且愈战愈勇,使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成为“喀布尔市长”,甚至屡屡上门去巴基斯坦陆军总部“滋事”,迫使巴基斯坦进行多次大规模清剿行动。新的一年又将开始,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塔利班会偃旗息鼓。
尽管有金融危机的扰攘,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却并未停步。12月1日,《里斯本条约》生效,欧盟这个从“欧洲共同体”一路走来的国家组织,开始有了“欧盟合众国”的雏形。2009年,“共同体”一词变得炙手可热。日本新首相今年提出要建立“东亚共同体”,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重提建立“亚太共同体”,东盟早有意2020年建立“东盟共同体”。这么多的共同体,究竟是一场概念游戏,还是区域合作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在过去的26年里,斯里兰卡当局和泰米尔猛虎组织之间的战争使这个岛国遭到重创,7万多人在战争中丧生,战事于2009年5月结束,泰米尔猛虎组织最高头目普拉巴卡兰被打死的照片,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但在斯里兰卡国内,强势的僧伽罗人和占人口少数的泰米尔人的和解,才刚刚开始。
6月28日凌晨,还在睡梦中的洪都拉斯总统塞拉亚,身穿睡衣被政变军人送上前往哥斯达黎加的飞机,开始“被流亡”。半年来塞拉亚为复职四处奔走,屡出奇招。他曾乘专机欲强行回国,但在机场上空无法降落而折返;还曾亲自驾车从尼加拉瓜进入洪都拉斯境内“短暂停留”。9月,塞拉亚“如愿以偿”秘密潜回国内,但只能在巴西驻洪使馆接受庇护。11月29日,洪都拉斯选出新总统,美国随即表示首肯,塞拉亚料将长期主演“流亡大片”。
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和内阁部长等身穿潜水衣,戴上潜水镜,潜入6米深的海底,打着手势召开了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12月4日,尼泊尔总理率领内阁成员,登上珠峰南坡海拔5240米的卡拉帕塔峰营地,举行了一次内阁“峰会”。上山与下海,凸显了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但小国的呼唤遭逢了国际政治的坚硬现实,千呼万唤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并没能达成一纸有普遍约束力的协议。
9月16日,执掌日本政坛半个世纪的自民党终于告别日本政治舞台中央,新首相鸠山由纪夫为首的民主党上台。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1955年体制宣告终结,日本政治“变天”了。首相一上台,就抛弃了日本最著名的“脱亚入欧”政策,喊出了重视亚洲的口号,提出了“东亚共同体”的建议。而日本新政府在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上的态度,更让美方不爽。但美日同盟的基础,显然不是一两件事就可以根本撼动的。
2009年,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索马里竟然凭借古老“海盗业”,让天下“刮目相看”。神出鬼没的海盗,令全球最强大的海军头疼不已,联合国安理会甚至不得不专门开会寻对策。一年300多次袭击,使得海盗们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还成立“股票交易所”,募集资金和武器入股。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海盗事业,这显然不是全世界航运业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