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泽雄:掘曹操墓更像假借考古的商业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8日10:07  东方早报

  作者:周泽雄

  河南安阳新发现的曹操大墓,正引发如潮争议。一个原属“闲人莫入”的专家话题,竟像水费涨价一样,使大量业余人士产生“听证”需求,也算是互联网时代的奇观。暗想,长沙马王堆汉墓若发现于今天,一定会伴生同样多的争议。凭专家寥寥数语而使群议偃息的时代,貌似一去不复返。

  针对汹汹舆情,持“墓主为曹操说”的某专家,郑重告诫道:外行话说不得,更听不得。闻此棒喝,我不敢顶嘴,决心一退到底,不再介入墓主真伪的合唱式探讨。不过,撇开专家课业,我喉头仍有异物感,不吐不快。

  我要问的是:挖它干嘛?

  我敢说,如果排列一组现代人最熟悉的古人名单,距今近一千八百年的曹操很可能荣登榜首。我们对曹操的了解,大概十倍于李白,百倍于孔子、庄子和陶渊明。拜《三国演义》及大量三国戏之赐,人们对曹操的熟悉,甚至可能超过其邻居或同事。

  《三国演义》除曹操外还写了其他人,区别是,主要人物中只有曹操是可信的。你从小说里知道的诸葛亮、关云长越多,你对两人的真实形象就越是隔膜。相反,小说里的曹操,十之八九皆斑斑可考。在我印象里,除“谋董贼孟德献刀”出处不明外,其余种种,均可在史传中觅得蛛丝马迹。换言之,就曹操其人而言,学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史料匮乏,而是史料庞杂,当年出自曹魏的敌对国蜀汉、东吴史官笔下的曹操行迹,有相当的妖魔化痕迹,未可尽信。如曹操最遭世人唾骂的杀吕伯奢一事,出于东吴史官孙盛之手,那是一个被陈寅恪讥笑为“通天老狐,醉则现尾”的家伙,所述原不足采,今人黎东方先生还曾从曹操逃亡的路径研讨上,论证此事不可信。

  总之,关于曹操,虽有疑而未决之处,但均属纸上疑点,人们并不认为,有些秘密曾随同曹操之死而沉入地下;人们也不曾指望,随着曹操墓门的开启,会有历史疑点随之昭然。何况,曹操有务实之风,素性节俭,提倡薄葬(他曾以衣着花哨为由,“赐死”了自己的儿媳),随葬品原较寻常诸侯为少,冀望从曹氏墓中找到金缕玉衣级别的宝贝,几无可能。就是说,哪怕安阳西高穴村的东汉大墓确属曹操,我也看不出开挖的必要。考古考古,前提总该是有古可考、有隐可索、有事可稽吧?一无宝物可捞,二无疑点可释,所见不过几件聊以说明墓主名讳的东东,我就不明白它算哪门子考古了。毕竟,站在墓主人角度,他不会因为挥动铁锨者具有某种学界身份,就把他们与寻常盗墓者区别对待的。

  关于曹操大墓,我听够了各路专家的解释,所有解释都是围绕墓主真伪的,而从学术角度论证挖掘必要性的理由,我尚未有幸听到一条。似乎专家已达成一致:中华大地每发现一块有来头的墓地,考古人员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去挖它个底朝天。对此我极不认同。我以为,只有具备潜在学术价值且挖掘者有能力确保文物不会随之遭到破坏的地下遗存,才可进行野外作业。否则,让古人静享安宁,就是现代人的责任。尤其,当伴随挖掘而来的不是学术成果,而是商业规划,挖掘的道义合法性就更加脆弱了。那与其说是学术考古,不如说是对文明的僭越。

  开挖曹操墓的理由,我听到的约有两条:其一,为了振兴河南的旅游经济,某些地方官决意打“帝王陵”牌;其二,该墓已经无数次盗挖,官方再不进行保护性介入,该墓将不复存在。根据第一条,我们发现,挖掘并认定墓主是曹操,动力首先来自地方的经济雄心。根据第二条,我们知道的是,哪怕曹操是个奢靡之主,该墓也已无宝可挖。

  看来,这更像是一桩阴袭考古之名的商业活动,无论出发点还是最终结果,均与学术不甚相干。在我听到的专家说词里,无一语涉及重大考古成果,说来说去只是墓主真伪。就算墓主确是曹操,那又如何?一旦回过神来,我们不难发现,专家告诉我们的,竟是我们从未怀疑过的东西。请问,有谁怀疑过曹操墓的存在?有谁怀疑过曹操墓曾经遭过盗挖?有谁期盼过曹操墓里出现振奋人心的考古成果?没有,从没有人这么想过,而相关考古工作者忙乎数年,原来就为了告诉我们:大家的想法是对的,曹操果然有个墓,该墓果然被挖过,该墓果然没啥东西。——听上去就像说,曹操果然只有一个头,没有三头六臂。

  我们还得承认,中国历代的盗墓者,乃是一群手脚麻利的职业文化屠夫。由于曹操的名声自北宋即一蹶不振,结果,正如向秦桧吐痰不算破坏公共卫生,盗挖曹操墓地也会让盗墓者产生额外的正义感,俨若惩恶扬善;此外,曹操墓址所在地又并无特别的地理构造,简直像是盗墓天堂。有鉴于此,我甚至敢于断言,曹操墓属于中国最不值得开挖的名人墓地。谓予不信,且以古人毒诗为证:“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瞧,都挖到这种田地了,还挖它干嘛?

  听说曹操墓中最大的宝贝是一块写有“格虎大戟”的石碑,我闲着也是闲着,就拿它嚼嚼舌吧。恕我无知,我从未听说曹操有“格虎”之举,相反,他小觑“格虎”的间接证据倒有一个。曹操儿子曹彰,有“手格猛兽”之勇,曹操因此批评道:“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既如此,曹操还会把“格虎”这档子事,珍为镇墓之宝吗?天知道。唯愿以专业自居的考古学家,有以教之。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曹操墓葬被发现

更多关于 曹操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