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碧辉
20年,3000万,从1988年收受第一笔走私进口汽车的贿赂开始,至2008年因收受巨额贿赂东窗事发,广东韶关原公安局长叶树养的贪污之路在敛财3000万时不得不终止。距离他6000万的宏伟目标只完成了一半。
叶树养是一个有理想的贪官。他的贪污行为是有目标,有原则的。他的预订目标是:“留下2000万给儿子、2000万给女儿女婿、2000万给自己安度晚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6000万亦然。为了打造这一宏伟的工程,叶树养秉持着“五不”原则:“不主动索要钱财、不办事不收钱、不催讨该给还没给的钱、不讨价还价、不嫌弃送多少钱”,站在阴影里,耐心张网,悄悄收钱,采用守株待兔方式静候行贿人上门。
叶树养是一个智商很高的贪官。叶树养平时替人“办事”并不马上受贿,而是逢年过节收“礼物”,“时空转换”之后,贪腐痕迹淡化。如此受贿量大也难以发觉,即便遭到查处,年节“红包”的罪名比较轻,充其量巨额财产来历不明。如果叶树养的目标不是那么宏伟的话,假如他定在2000万就收手的话,叶树养说不定能安然度过他的余生,要知道,人家可是惩防腐败体系建设考核工作组组长。
叶树养何以能20年不倒,反而平步青云,屡屡升迁?这背后的原因值得玩味。尽管深挖洞、广积粮,但贪污之手经行之处,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在调查过程中,不少人反映叶树养作风霸道、胆大妄为、敛财成风,怎么这些风就吹不到纪检部门的耳里,还是吹过后化为轻烟,散作无形?
在他任公安局长期间,数十名办案民警历尽艰辛、跟踪半年之久才抓回来的制贩毒犯罪嫌疑人,被他个人收取了800万港元的巨额贿赂后拍板放走,对一把手的权力监督机制何在?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们都容易滥用权力,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怎么就没人给叶树养这样的贪官划定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呢?对权力监督机制的缺失,正是给了叶树养等贪官放手贪贿的土壤,在屡屡安然无恙地得手之后,又给了他设定“宏伟目标”的想象空间。
什么样的土壤培养出了贪官的贪贿理想?不怕贪官有理想,怕的就是这种理想可以在我们的土壤上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