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林德
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作品涉嫌抄袭事件得出官方结论,本届金像奖组委会经过调查后于11日发文决定,取消吉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桑玉柱获奖资格,收回获奖证书和奖杯。
取消理由是桑玉柱被质疑的作品系共同创作,但此类作品无法真实地体现摄影家个体的创作水平及风格,不符合《中国摄影金像奖章程》总则中关于金像奖是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的规定。
这样的结论看起来是巧妙的,以不符合参赛规则的名义取消获奖资格,既维护了评奖的严肃性,又规避了让组委会尴尬的作品真假问题,不在获奖之列,真假之辨自然不再与组委会有关。
结论甫出,老摄影家、人民日报退休编辑许林便表示“不认可、不信服”,正是他在博客中公布质疑,才使这一摄影界圈内问题成为公共话题。没有对相关举证人的调查,结论仅凭涉嫌抄袭者与被抄袭者的书面证明而得出,没有第三方的中立调查,这使得作为涉事方的组委会的调查看似聪明,实则草率。
几幅照片的真假,弄清楚能有多大难度?但从《中国青年报》12日的报道中看,真假似已不是摄影界关心的关键。中国摄影家学会副会长贺延光认为,“这是事实很清楚的一件事,但希望能借此讨论摄影界所存在的问题”;一些摄影界人士则建议“不要再纠缠于照片的真假”,因为“这不是实质”。
摄影界存在的问题,自然需要投身其中的人去研究探讨,然而对社会而言,真假仍是本质的问题,如果连最基本的真假都无法判断,如果放弃了真假是非的区别,社会和社会中的各个局部还何谈去解决更实质的问题。
曾经的岁月,我们这个国家在假象和谎言中群情沸腾,给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性带来深痛的伤害。后来国家转向,实事求是成为这个国家在台面之上的响亮口号。但揆诸实际,我们不得不承认,假的流毒和惯性仍在延续,假话、假象、假产品还时常冲击我们的耳目,作假说谎甚至成为一种人生境界、官场哲学、经商规则,社会信任因此而长期难以全面建构。
基于人性的复杂和利益的牵扯,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做到完全根绝虚假和谎言,但一个有前途的社会,必然要从整体上有对假的痛恶,有对真的执着。因此,我们认为假还不是一个社会最可怕的现实,可怕的是丧失求真的精神和勇气,“不必太较真”、“认认真真作假”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做人和行事态度。对摄影金像奖被质疑作品的真假问题予以规避,正是这种态度的表现。
真是一个人的立基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政治实体的立基之本,这是常识,这个常识更需要成为一种信仰,不仅是每个人的信仰,而是整个国家的精神信仰。国家不要说谎,政治家不要说谎,大众传媒不要说谎,各种社会组织不要说谎,以此引导整个社会养成求真弃假的精神和氛围,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毕竟会让社会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