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毕诗成:以感恩之心和代课老师说再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3日11:00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毕诗成

  前两天,有媒体称“我国有代课教师的大部分地区正在进行最后的清退”,这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还专门“澄清”,“未听说今年是清退全部代课教师的最后期限”。大家心里也明白,尽管“清退”这个词有些味道不对,但从教育发展和教师结构的角度,“最终期限”终究是要到来的。这不,陕西省教育厅日前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管理的通知》,其中要求到2012年前,妥善清退完全省所有公办中小学中的代课人员。

  我们无法改变“最后期限”来临的一刻,我们只想倡导全社会,能以一种感恩之心来对待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真正做到“妥善”二字。不能忘记:是他们在农村教师编制少、需求多的情况下,默默奉献着青春和热血;是他们,代替国家和社会支撑起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厦……某种意义上讲,怎么评价他们、怎么补偿他们、怎么安置他们,检验着社会的责任与良心。

  “妥善”对待代课老师,不只是一种感情上的悲天悯人,也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需要!记得2006年初,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宣布,“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把44.8万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四年过去了,代课教师的数量逐年下降,但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当初“几年内全部清退”的豪言壮语遭到了严重的梗阻。清退代课教师,谁来补充空位?被“下派”到乡村学校的教师,能否安心从教?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记得当初教育部曾说过一句令人寒心的话,“代课教师是以不合法或者不合规的形式存在的”,问题在于,这种不合法、不合规却有着强烈的“合理存在”的一面。

  所谓“妥善安置”,我们曾把希望寄托于通过一定的方式,让他们中的优秀者转为公办教师。按照相关政策,清退代课教师的过程中,“对于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新聘教师公开招聘。”“参加公开招聘教师考试,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这是一种制度出口,但也要看到,在现实中有很多的阻力。很多代课教师,如果没有充分的培训安排,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农村教师“指标”很宝贵的情况下,从这个通道实现上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不能接受的是,在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没人愿意去从教的状况下,有些地方有意大量雇用代课教师,只给他们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工资;甚至有的地方打着规范教师编制的幌子,将几百名裁剪下来的行政人员转为教师。

  以感恩之心,保护代课教师;以责任之心,维护学生利益。这是必须两手抓牢的工作。前者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加大统筹力度,通过富有人性的制度性设计,给这些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以足够的补偿,并积极安排培训,让他们获得“再就业”的能力与可能。后者要求,必须从本地实际和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出发,靠平等待遇(比如乡村教育与公务员待遇对等)等多种手段,留住乡村教育的人才与人心。毕竟,光靠城市教师的“即时下派”到偏远艰苦的地方,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如果带着情绪工作,效果未必会更好,我们万万不可走出“清退———请回”的弯路来。

  教育部日前印发文件,我国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清退代课教师、规范教师管理、均衡教育资源,这是环环相扣的几项工作。我们不希望后两者,成为粗暴伤害代课教师的“借口”,而应该通过“妥善”之策,赋予他们新的机会,而非冷冰冰地一退了之。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代课教师 出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